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三峡是非背后:暴露行业深层次问题

2014-03-31 13:25来源:能源网 作者:胡学萃关键词:水电项目抽水蓄能三峡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二遇挫后,三峡集团的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转向了内蒙古。这一次,三峡集团希望通过“接手呼蓄,开发风电”的组合投资方式,进军内蒙古清洁能源开发领域。

装机120万千瓦的呼蓄于2006年获得核准,按照2005年价格水平计算,动态总投资56.43亿元,由内蒙古电力集团负责开工建设。但由于资金及施工等原因,2009年呼蓄正式由三峡集团接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以400万千瓦优质风电资源作为交换,并承诺远期还将支持其开发包头、乌海等抽水蓄能项目。

2009年11月18日,三峡集团对呼蓄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呼蓄公司由16家股东共同出资,注册资本金15亿元,其中三峡集团出资7.65亿元,占股51%,内蒙古电力公司为第二大股东,占股10%。

然而,针对发电企业投资抽水蓄能问题,业界也存在不少争议。张博庭认为,这是在国家发改委不对抽水蓄能单独核定电价从而导致电网缺乏积极性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为了保证自己所投资的风电顺利并网作出的“无奈抉择”。

“实际上也不是说现行的政策就不合理,如果对抽水蓄能单独核定电价,然后让电网来建,那也不行,电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但是不单独核定电价,电网又没有积极性,发电企业上了风电要并网,只能自己干。”张博庭说。他认为,抽水蓄能建设目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像现在这样,要么单独定价之后,只允许发电企业来干。”

疑问四: 三峡集团投资的二甲醚和煤化工项目是否符合核准程序?

回应: 三峡集团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预可研—路条—前期准备—可研—核准开工”程序来操作,并没有未核准就先开工的问题。

针对此前报道称“三峡集团参股投资建设的陕西蒲城二甲醚项目和云南先锋煤化工项目,均未经发改委核准”这一问题,三峡集团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回应称:“三峡集团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预可研—路条—前期准备—可研—核准开工”程序来操作,并没有出现未核准就先开工的问题。”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对投资项目改审批制为核准制之后,核准制看似简化了程序,实际上也导致了投资项目审批由原先的“一个婆婆”变成了“多个婆婆”,原先只需要一个发改委审批,现在却变成了十多个部门的审批,项目投资业主对此“苦不堪言”。

在审批制程序上,一般要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三个环节,而核准制只需“项目申请报告”一个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业主需要先做预可行性研究(预可研),预可研通过后拿到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去做相关前期准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可行性研究(可研),可研报告审查通过后才能被核准开工。问题就往往出在拿到“路条”到核准开工这个环节中。首先,项目业主要“多个婆婆”都拜到,前往各相关部门盖章审批,否则发改委不予核准。其次,随着环保等要求的逐步提高,各个部门都相继拥有了“一票否决”权,核准之路因此相比以往变得“漫长又艰辛”。

包括水电在内的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往往投入巨大。从政策上讲,未获核准就不能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因此项目业主一方面既不能停工,一方面在未获核准时后续工作推动又面临风险。早年曾被媒体批判的金沙江中游“未批先建”问题,实际上也是核准制下企业进退两难的真实写照。

“因此,那些不了解核准制真相的公众,一旦看到项目开始做‘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时,就认为是项目已经开工了,实际上‘三通一平’只是在拿到路条之后开展的前期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发改委人士对记者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项目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三峡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