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市场正文

核能今昔:弃核与兴核 裂变到聚变

2014-04-03 10:54来源:经济参考报-李长久关键词:核聚变核裂变核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一些国家展开“弃核”还是“兴核”之争。日本陆地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1%,却集中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10%,不具备继续扩建核电站的自然条件,退出“核电大国”俱乐部在所难免。但日本国内缺少化石能源资源,去核电化将影响仍不景气的经济。

目前,欧盟境内共有143座核电站,分布在14个国家,其中,法国58座,英国19座,德国17座。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发电总量的1/3,满足其约15%的能源需求。欧盟理事会、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围绕核电政策争论激烈。2011年3月1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关闭国内1980年以前建成的7座核电站,并在2020年前逐步关停所有核电站。瑞士继德国之后决定,逐步关停本国所有核电站。法国建立了大规模的核能工业体系,核电占法国发电总量的78%。法国则坚持发展核电,以确保能源可持续发展。

灾难与科学相伴

世界第一座核电站运行60多年来,已发生三次事故,越来越多的核废料储存也存在巨大隐患,特别是铀等资源能否保证供应,引起各方关注。从核裂变迈向核聚变是核电业发展大势所趋。

1934年,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镁和硼的时候,产生了人工放射现象。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居里夫人实验基础上,发现了核裂变反应。1942年12月,费米领导的科学家们在芝加哥大学体育场西看台下一个网球厅操纵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启动运行成功,首次实现了大型核反应堆和制造钚的工厂,按时、按值、按量提供钚。在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领导下,科学家在1944年生产出浓缩铀235。在得到足够的核裂变材料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制造出实用的原子弹。

哈恩与他的同事、助手实现了核裂变反应,奠定下制造原子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恩竭尽其力不使德国获得原子弹。1958年,由哈恩发起、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签名的“宣言”指出:“在今天的战争中,如果不加限制地使用一切可能的武器,将会使地球沾染上放射性,其强度足以灭绝全人类。”

核裂变原料主要是铀。在全球已探明铀矿资源储量中,澳大利亚占25%,哈萨克斯坦占20%,其他铀矿资源储量较多的国家有加拿大、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尼日尔等非洲国家。日本曾在1955年12月制定的《原子能基本法》中就明确把钍与铀并列为核裂变“原料”。2010年9月,日本内阁府原子能委员会代理委员长铃木达次就核裁军和防止核扩散提出“十项建议”中再次提出,应开发钍核电技术。据科学家们估计,全球钍矿资源储量比铀矿资源储量多三、四倍,分布在许多国家,已探明钍矿资源储量足够世界使用100年。钍在反应堆燃烧过程不产生钚——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不仅核废料较少,而且放射性也比铀少得多,是一种安全的核裂变原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聚变查看更多>核裂变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