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物联网评论正文

大数据 还是大错误?

2014-04-16 15:12来源:物联网智库关键词:大数据物联网谷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数据是对于大规模现象的一种模糊的表达。这一术语如今已经被企业家、科学家、政府和媒体炒得过热。

五年前,谷歌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全球顶级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宣布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该小组可以追踪美国境内流感的传播趋势,而这一结果不依赖于任何医疗检查。他们的追踪速度甚至比疾控中心(CDC)要快的多。谷歌的追踪结果只有一天的延时,而CDC则需要汇总大量医师的诊断结果才能得到一张传播趋势图,延时超过一周。谷歌能算的这么快,是因为他们发现当人们出现流感症状的时候,往往会跑到网络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内容。

”谷歌流感趋势“不仅快捷、准确、成本低廉,而且没有使用什么理论。谷歌的工程师们不用费劲的去假设哪些搜索关键字(比如”流感症状“或者”我身边的药店“)跟感冒传染有相关性。他们只需要拿出来自己网站上5000万个最热门的搜索字,然后让算法来做选择就行了。

谷歌流感趋势的成功,很快就成为了商业、技术和科学领域中最新趋势的象征。兴奋的媒体记者们不停的在问,谷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科技?

在这诸多流行语中,“大数据”是一个含糊的词汇,常常出现于各种营销人员的口中。一些人用这个词来强调现有数据量的惊人规模——大型粒子对撞机每年会产生15PB的数据,相当于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重复演奏15000年的文件大小。

然而在“大数据”里,大多数公司感兴趣的是所谓的“现实数据”,诸如网页搜索记录、信用卡消费记录和移动电话与附近基站的通信记录等等。谷歌流感趋势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数据,这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一类数据。这类数据集甚至比对撞机的数据规模还要大(例如facebook),更重要的是虽然这类数据的规模很大,但却相对容易采集。它们往往是由于不同的用途被搜集起来并杂乱的堆积在一起,而且可以实时的更新。我们的通信、娱乐以及商务活动都已经转移到互联网上,互联网也已经进入我们的手机、汽车甚至是眼镜。因此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可以被记录和数字化,这些在十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大数据的鼓吹者们提出了四个令人兴奋的论断,每一个都能从谷歌流感趋势的成功中印证:

1) 数据分析可以生成惊人准确的结果;

2) 因为每一个数据点都可以被捕捉到, 所以可以彻底淘汰过去那种抽样统计的方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