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上海“土壤医生”罗启仕:土壤修复最“难啃”的是工厂

2014-04-24 09:26来源:解放日报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环境监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有了“正规军”】

那时候,土壤修复这项活,拆迁工人不懂,管理者也一知半解。

只有技术人员心中明白,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么大一片污染区域完全复原,几乎不可能;即便做到,费用也是天价。

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技术达到数十种,常用的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通常情况下,修复时间越短,能用的技术越少,花费越大。比如相对省钱的方法,在污染地块上种植蜈蚣草等“吸附性强”的植物,要彻底清洁一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可能要近10年;而采用化学药剂,或是干脆在地下建一个水泥盒子来控制污染物,“工期”就快得多,可费用很高。

在罗启仕团队介入之前,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曾经对世博规划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调查。他们建议,直接更换表层土壤;对于居住用地内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建议采用植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良。

“换土”,虽然快,但显然治标不治本。罗启仕坦言,最初确实尝试过“换土”,可他们很快发现,被污染的土壤即便运出来,也没地方掩埋处理。

只能埋头干,罗启仕回忆,当时国内几乎没有土壤修复的药剂和设备;有时候只能“现做”,把污染土壤样本带到实验室,当场试验配制,做完就送到现场去用。

可土壤修复是个综合性的技术活,理论上行得通的事,到了现场应用时又让人抓耳挠腮。就比如化学药剂,实验室里得出的结果,某药剂和某种污染土壤1:20混合,就能发生反应“净化”土壤,但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端着药剂跑到“工地”就又傻眼了,脚下这一大片地,怎么加药剂呢,又该怎么让药剂和土壤充分接触呢?就用挖土机搅拌搅拌?这还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

即便已经加班加点“当场解决”,可要短时间内将整块世博规划区域“搞干净”,也来不及。

但或许,没必要都“搞干净”呢?以后要建停车场的场地,和以后要建幼儿园的场地,土壤修复标准肯定不同吧!于是,罗启仕团队第一次引入了“风险评估”的概念,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角度,调整土壤修复的标准;降低了诸如停车场等低风险场地的土壤修复标准。“风险评估”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在土壤修复行业中,已是公认必不可缺的做法,既省时间,又省钱。可要说服世博会建设管理者,罗启仕团队颇费了一番口舌,毕竟,又是“第一次”。

在诸多第一次之后,世博区域的土壤按期修复达标了。

基于世博土壤修复的经验,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和质检总局颁布《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而上海土壤修复中心,成了国内第一支有重大工程经验的“正规军”。而且,上海的土质普遍高粘性、含水量高,是最难进行修复的土质之一。因此,罗启仕团队在上海世博会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几乎能应用于国内绝大多数的土壤治理。

【神秘的大市场】

可是,“世博项目”之后,土壤修复依旧是个鲜为人知的行业。2007年,北京市工商局不同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名字——因为“环境类”的公司,当时还没有叫“修复”的。上海土壤修复中心在完成世博项目之后的数年内,接触的项目并不多,仅处理了一些外资企业的工厂搬迁。

但“市场”很快就打开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