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针对“中国水环境调研白皮书”的辩论

2014-05-08 10:07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博关键词:水电站水电建设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文/水博

众所周知,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我们称之为“白皮书”。最近,一份非官方的《中国水环境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却在上海发布。据说该《白皮书》是由多位记者经历一年时间,赴松花江、澜沧江、辽河、长江、黄河、汉江、珠江七大流域进行实地采访写成的,作为一个舶来语,“白皮书”这个名词在国内不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但翻译成“WHITE PAPER”或“WHITE BOOK”时非常容易误导国外读者,会以为这份报告是代表中国政府立场的官方正式文件。而这份“白皮书”的内容笔者认为更有必要指摘一下以正视听。

听到笔者的评价,有些天真的记者可能不服气,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专家,不是什么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我们采访的对象不是专家,就是政府部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根据采写的结果写出白皮书呢?的确不能。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记者在进行新闻调查和报道时,完全可以采访和引用个体专家或某政府官员的观点、说法,但是,在撰写白皮书的时候,则一定要有所区别。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官员的观点,只能是代表其某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公众看到新闻时,也能明确的知道这只是某位专家、某位官员的个人看法。是否有道理,全都由新闻的读者自己进行判断。

在白皮书中提到"水利部自1997年以来,每年发布中国水资源公报,根据公报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1997年~201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4年间共减少4598亿立方米。"这个数据,并不一定能想当然的得到"我国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的结论。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公报能统计到的数据,将受到生活现代化的干扰。例如,为了抵御干旱,充分利用水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了大量的"母亲水窖",这必然会导致最终流入河流的水资源总量的减少。再比如某些城市中采用的雨水收集利用措施,都会使得江河水资源的总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事实上这并非就是水资源总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总量,都是周期性的不断变化着。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其丰水、枯水转化期的周期,可能会多达到几十年之久。而"1997年~2011年"仅仅是十几年,这怎么能就轻而易举的得到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的规律和趋势呢?

特别还需要说明的是。记者们在采用这些数据的时候,其态度也并不够客观。其实,水利部已经发布的2012年的水资源数据,就完全否定了记者白皮书中的“我国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的结论。2012年,我国很多江河都是特大丰水年,很多流域的年水资源的增量都达到3、4成以上。然而,记者们却故意回避了2012年发布的最新数据。

一、关于"必须重视发展和资源的失衡"

记者白皮书说:《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长江流域水质良好,珠江流域水质为优,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流域水质为轻度污染,海河流域水质为中度污染。

对此,记者白皮书的结论是“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城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失衡。通过对七大流域的调查发现,尽管7条流域各有各的特点,但总体可以勾勒出整个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水资源匮乏,污染不容忽视,治理难、成本高,管理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等。而这所有的问题,集中体现于一点就是缺水。”

笔者认为,记者白皮书的结论完全是错误的。例如,众所周知刚刚发过去的2013年,我国的东北地区遭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地的经济损失惨重。这严重洪涝灾害难道是由于"发展和资源的失衡"造成的缺水吗?中国的水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缺水,而是"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造成这些的原因也并不是什么"发展与资源的失衡",而是由水资源的开发不足造成的,导致的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用过度。因此,记者白皮书得出的"如果不彻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排放总量,所有的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的结论,完全是想当然的胡说。"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排放总量"固然都很重要,但是,因此说其它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则绝对是大错、特错。

这里我们首先要指出,由于记者并非是专业人员,因此,他们并不懂得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开发水资源一般是把自然状态下不可控的水资源,管理起来,变成可控的水资源。通常是指建造具有调蓄能力的水库,把洪水期的一部分洪水保留下来,留到枯水期再使用。所以,各国、各地区、各流域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几乎都是越高越好。例如,美国科罗拉多河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年径流量的500%,因此,该流域即使发生万年一遇的洪水,也不大可能产生洪涝。与此同时,该地区即使连续5年不下雨,也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干旱。

同时还需要指出,很多情况下正是开发的不足,才往往会导致利用的过度。因为,自然界中的水资源总是随着时空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不能把洪水期的水资源保存下俩,留到枯水期使用,那么在枯水期缺水往往就是必然的。而枯水期缺水的结果,就难免会产生利用过度。水资源的利用过度,就必然会产生水污染。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七大水系中,长江、珠江水质相对较好, 海河污染最为严重。"的原因,也恰恰是长江、珠江等河流的天然水量丰沛,即使开发不足也还不至于产生严重水资源利用过度。而黄河、松花江、海河等河流的天然水资源本来就十分紧张,再加上开发不足,可进行人工调节的水资源总量就更为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缺水和水污染严重,都是必然结果。对于这些地区和流域,通过节水和减少排放污固然是重要的,但绝不能说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关键。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关键,不可能靠一味的限制人们生产和生活阻碍社会发展,而是要依靠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科学发展。

什么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科学发展?一个是要加大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力度,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在抵御洪水的同时,能把更多的水资源保留下来,留到枯水季节使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另一个就是通过加速发展,加大污水治理的力度。纵观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靠这样两条办法解决其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除了像以色列那样极度缺水,从来都不用担心洪水威胁的国家,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国家,仅仅靠节水和要求大家少排放污水就能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现实还是全世界的经验,都说明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都是发展不足,水资源开发程度太低从而导致局部的水资源利用过度,以及治理的力度不够所造成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加速发展,加强治理,而不能仅仅指望限制发展的要求社会停滞、倒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