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俄天然气大单到底便宜了谁:价格背后战略选择

2014-05-23 08:43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关健斌关键词:天然气协议天然气价格亚信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了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

消息传出,莫斯科时间21日13时30分,俄气股票市值就应声上涨了2%,升至每股148.55卢布。而就在一天前,当人们发现中俄在普京访华第一天签署的40多份合作文件中没有天然气供销合同时,俄气的股票立刻下跌了2.33%,跌至每股144.6卢布。显然,对公司未来经营预期反应最为灵敏的莫斯科股市对俄气的这一战略决定作出了第一评判。

但稍稍知道中俄天然气“马拉松谈判”历程的人都明白,作出这个战略决策的并不是签署合同的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和俄气总裁米勒,而是分别站在他们身后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这笔“世纪大单”不仅打开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篇章”,也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重重地加了一笔注脚。

二十四小时的峰回路转

如果从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算起,中俄天然气谈判是跨世纪的,中石油与俄气从20世纪谈到了21世纪。

在这20年里,中俄从专家组谈到公司一把手、从能源部长谈到副总理、从总理谈到元首,可谓跌宕起伏。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能源格局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体量及各自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每一个看似与谈判根本不相关的变化其实都对谈判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每次中俄元首和总理互访前,都有人猜测双方是否会签署“一锤定音”式的合同,但每次双方都似乎只差“临门一脚”。在无数次接近终点而跑道又被拉长之后,有些人似乎已对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失去了信心。曾几何时,商业谈判几近破裂边缘,但双方的谈判代表又都被两国元首的执着重新拉回到谈判桌前。

就在普京此次访华前,俄气董事长米勒还特别强调:“我们已经与中国伙伴就这个问题彻底达成共识。因此,剩下的工作已经很少——仅仅是写下一个数字。”但知情人都知道,就是最后的这个数字,双方已经不知道讨价还价多少回了。不过,这次从驻华大使到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再到能源部长,都话里话外地暗示天然气谈判终于要“修成正果”,让人们对合同的最终签署又有了“特别的期待”。

但似乎和往常一样,这次的希望再次被失望所代替。5月20日,在中俄元首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能源、电力、航空、通信、地方等领域合作的40多份合作文件,但唯独没有人们期待已久的、具有标志性的天然气供销合同。对此,普京表示:“我高兴地得知,双方就东线天然气项目价格谈判取得重要进展,愿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同中方尽早达成最终协议。”而陪同普京访华的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则表示:“俄中可能随时签署俄对华供气合同。”

原标题:中俄“天然气大单”到底便宜了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协议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亚信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