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评论正文

破解垃圾围城

2014-06-04 11:31来源:《法人》作者:吕斌关键词: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垃圾焚烧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邻避效应之痛

数起公众抗议事件,将一个专业词汇“邻避效应”摆在了公众面前。这也成为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是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往往会引发强烈反对。

江家骅认为,公众对于垃圾焚烧厂的反对态度,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包括了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不放心,也包括了对企业诚信度的不放心。

田倩则对一些项目在立项和评估过程中的相关程序提出质疑。她认为,在部分地区,环评结果的公布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听证会也往往流于形式。而有些地区,环评还没通过就已经在施工了,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对声。

“甚至出现一些造假的情况,一些人外出打工了,但他的名字依然出现在那里,”田倩说,尽管北京等一些地区的流程是相对规范的,但一些负面情况的存在仍会给公众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实际上,选址问题一直是垃圾焚烧项目永远的“痛”。对于公众来说,宁可相信污染会发生,也不愿冒险允许垃圾焚烧项目设在周边。而一些曾经暴露出问题的垃圾焚烧项目,更是成为典型案例被广泛传播。

从信息公开角度来看,各界的质疑声不在少数,对于垃圾焚烧项目的严格监控是否如标准规定的那般被执行?相关的排放数据到底如何?为何一些项目周边会臭气熏天?已建成项目周边的人群发病率是否被严格监控并对外公开?对于公众来说,大量疑问是无解的。

“我认为邻避问题的解决,第一要求这个社会有法治精神,第二要求这个社会有妥协精神。缺乏这两个要素,邻避问题就是无解的”,黄小山告诉《法人》记者,经济补偿可以作为解决的手段之一。政府应从周边民众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财产权、健康权的潜在顾虑。

黄小山曾被认为是反对阿苏卫垃圾焚烧厂的领头人物。事后,黄小山曾专门前往日本等垃圾焚烧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考察。发现日本的很多垃圾焚烧厂就是建在居民区里的。

黄小山建议,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这些地区,一些垃圾焚烧项目周边会修建绿化公园,甚至建起室内游泳馆、健身房、停车场等,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免费开放。此外,对于垃圾发电项目周边的居民,在电价方面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等,也不失为理想的措施。

“邻避其实是一种情绪,它不是理智的。是公众对某些公共设施的担忧,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在投资初期,要将对当地居民的合理补偿做进预算之内”,黄小山说,邻避问题的矛盾焦点在于选址的问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认可应该处理,也认可应该烧,但是你别在我家这儿烧。这一方面源于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源于其他利益因素,如房地产的贬值等等。

“其实对于垃圾焚烧,首先我们要有一个严格执行的标准,其次政府应该尽量给与足够的补贴,同时应该有完善的监督,企业再有一些自律,那么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黄小山说。

尽管二英等垃圾焚烧可能的污染物可以经过炉温等技术处理,但受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无论垃圾焚烧厂排放是否达标,都宜尽量远离居民区、水源地,让居民放心。

需要怎样的思路

客观来看,垃圾焚烧产业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尽管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成本比较高,但焚烧厂正式运行后,收益也较为稳定,其中一块是政府补贴,一块是发电上网。作为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的生活垃圾焚烧产业,有意愿进入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此外,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项目,此类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但多位受访者认为,就目前来看,国内相关产业链规划并不系统。

田倩认为,很多国家在做垃圾减量的努力,对于垃圾焚烧项目,应该有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思考。而垃圾减量应该是一种常态的管理和规划设置,并非一开始就设置其末端处置方式。

原标题:破解垃圾围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厂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垃圾焚烧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