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中科院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由弱到强的秘诀

2014-06-09 13:55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杨琪 张晓羽 吴蔚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技术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上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的火力发电,燃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光明与温暖,是人类历史上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效能源利用方式。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有这样一支团队,希望将燃烧过程变得可控,在最大限度利用能源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怎样将燃烧过程变得可控,在最大限度利用能源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值得我们倾心研究。”吕清刚常常这样告诉他的学生。

他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在同事们的印象里,他穿着朴素,走路速度极快,温和、谦逊却不失威严。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正在不断创造佳绩。

十几年来,实验室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国内知名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团队。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以及多个国家示范工程,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并与国内十余家锅炉制造厂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书写到产业发展中。

赤诚梦想照亮前路

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那永洁在所工作25年了,他经历了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早期的艰苦岁月,见证了实验室的发展壮大。

那永洁告诉记者,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一直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并将中科院院士吴仲华先生所倡导的IGCC技术中的煤转化关键环节作为发展重点,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进步。早期,在研究员王达三的带领下,实验室将研究目标定为循环流化床煤燃烧锅炉;之后,吕清刚按照“容量倍增”的技术思想将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到新的高度,很快在国内外市场得到认可。

当初,科研基础条件薄弱且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科研发展。但是,物质条件的匮乏并没有阻挡科研人执着的科研梦想,凭着深厚的科研功底,大家心无旁骛,想方设法解决技术问题。当一个个技术难关顺利突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喜悦与兴奋。

上世纪90年代,实验室承担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典型中国煤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期间,整个团队只有9名成员,每次试验整个系统都需要连续几天几夜运转。为圆满完成该项目,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倒班上岗,一丝不苟地完成试验研究,再苦再累也坚持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实验室由弱到强,科研之路越走越宽。“虽然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轻言放弃,因为怀有一个朴实的科研报国梦。”那永洁感慨地说。

原标题:中科院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由弱到强的秘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循环流化床锅炉查看更多>循环流化床技术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