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特高压工程建成后 山东将会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6000万吨

2014-06-12 09:54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孙华 侯婷 徐宁 崔关键词:特高压外电入鲁电能替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6年3月19日,在全省实现户户通电十周年庆祝大会期间,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举行会谈,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山东电网发展会谈纪要》。那时,山东电网已经实现与华北电网联网,虽然没有电力交换,但联网可以起到事故备用的作用,为山东电网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2008年,中国的奥运之年,正是这一年,“外电入鲁”提上日程。这一年夏季,因省外电煤无法保障,全省发电严重不足,山东电网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供电缺口占全省需求的三分之一。当时,山东电网仅靠一条500千伏辛聊双线与华北电网相连,高峰时段,75万千瓦的“外电”支援,显得杯水车薪。

煤炭资源不足、环保空间有限、铁路运力紧张等因素,对山东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缺电的事实让全省上下深刻地认识到,依靠自身一次能源或从省外大量输入电煤,都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供应完全依靠“本省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山东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要求。电力发展方式必须进行重大转变,电力工业发展思路要转变为“优先接纳省外来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度发展省内高效燃煤火电”,变输煤为输电,在国家“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向层面上,满足全省的电力需要。

2008年11月8日,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关于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双方商定,积极推进特高压电网发展,加快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保障山东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确保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方一致认为,山东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关键,电力尤为重要。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推动煤电基地一体化开发,加快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提高“外电入鲁”容量,是保证山东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选择。

从2006年3月19日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山东电网发展会谈纪要》,到双方签署《关于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短短两年半时间,我省与国家电网公司先后举行了5次会谈,大力推进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直流和特高压电网接入山东,积极接纳省外来电,保障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明确。

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外电入鲁”的步伐也不断加快。2010年,山东省与华北电网500千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华北电网向山东送电350万千瓦;2011年,±660千伏银东直流送电工程双极投运,实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向山东省送电400万千瓦。

“外电入鲁”,成为山东新增电力需求的重要能源支撑。

2011年3月8日,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关于加快推进山东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加快特高压入鲁工程建设,建设坚强智能山东电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外电入鲁查看更多>电能替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