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分散式风电:何时推、向哪推、怎么推

2014-06-17 11:35来源:新华网作者:张越月关键词:分散式风电集中式风电风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创造市场

当然,即便政策条件不成熟,但总有人坚信“只有在创新中不断冒险,才能持续获益”。从2012年“并行探索”的建议发出后不久,一些企业便开始把宝押向分散式。

然而这种趋势很快减弱。没有持续的政策跟进是重要原因,但企业忌惮和停滞的原因还有一个——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风电市场曾经历过一次“急刹车”。由于忽视培育和配合市场,导致诸多厂商进入行业,风机产能疯狂扩大。而产能过剩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制造的利润空间和科技投入被压缩。缺钱的企业,多数选择把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向政策和研发水平较好的集中式风电,但求度过危机,而不愿去未知的分散式市场豪赌一把。

但眼下情况不同,随着2014年年初,风电行业一片飘红的年报出炉,亏损三年的情况大有好转。这意味着,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蓝海。

而分散式无疑是最合适的。原因在于,集中式风电主要集中在我国优质的风能资源区,而这样的风场已开发殆尽,而有利于分散式开发的风场资源仍然较多。根据媒体的最新报道,一些设备企业已经谋划在华南和华东等地获得风机订单,并预计因此业绩或有成倍提高。近期,华锐风电总裁刘征奇对媒体公开表示,已经拿到10万千瓦左右的分布式项目,并开始设计工作,要争取在年内实现运行。

发电企业也迅速跟进。根据报道,其在东三省和内蒙古等地的扩张速度明显降低,而在分散式风电项目集中的贵州、安徽和云南,发电量增幅却均在50%以上。国电集团也在2014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要“研究开发分布式风电”。

而根据风能行业的经验,但凡大企业有实质动作,更多的中小企业会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变化,并发力紧跟。虽然有过剩教训在前,但在较大的市场蛋糕面前,企业往往会忽视这种危险。此时,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该着重提前发现和培育市场空间,让现有产能或者即将出现的新产能可以有效释放。

倒逼模式

同样,光伏分布式的最大教训——盈利模式也应该被格外关注。

尽管光伏尽享国家政策力推、行业市场膨胀,但让所有人头疼的是,成功的盈利模式一直没有被探索出来。人们已经为分布式光伏项目量身打造了不下数十种模式,呈现出高达10%的预期收益率。但至今,几乎鲜见真金白银。

类似的事情或也在风电上出现苗头。因为企业看大分散式,主要理由也是收益率。根据研究报告,若按照上网电价0.6元/千瓦时计算,在年平均风速5米/秒~6米/秒的地区,分散式项目的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1%~17%。华锐风电也称“投建分布式发电项目或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为“其内部收益率也可达8%~10%。”这个比例虽然无法与几年前40%的行业利润相比,但至少能与目前分布式光伏的预期利润平齐。

而支撑这个利润率的,则是企业对分散式项目预设的商业模式,即项目采取最小安装成本,最大可能地临近受端,加上国家电网《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支持,只要实现机组基本满发,便能保证项目的稳定投资收益率。

然而,在看似很美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中,有一个问题不应被忽略——投资回收时间。

不难发现,目前企业所预测的收益率更强调经济性,而小型风电并网系统的回收期较长,以上述年平均风速5m/s~6m/s的项目为例,其投资回报少则5年,多的要持续9年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对冲投资回收时间的方式,可以通过增加相关补贴来实现。否则,参与分散式项目的企业数量或难以增加,形成真正的市场也将假以时日。而补贴是否是盈利模式的最好出路?要知道,中国诸多行业多年沉湎于补贴温床,而一旦随着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的调整变化,业绩就会出现滑坡,引发行业危机。因此,采取鼓励的措施,倒逼商业模式尽快形成,才是分散式风电避免长久不盈利尴尬的关键。(张越月)

原标题:分散式风电:何时推、向哪推、怎么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散式风电查看更多>集中式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