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交易碳配额报道正文

首次碳配额拍卖遇冷 深圳发改委成立执法队 强势推进首年履约

2014-06-17 13:21来源:21世纪网数字报作者:卜凡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碳配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成配额没拍卖出去

不过,后来发生的情形表明,投资者担心低价拍卖稀释配额价值,是有些多余了。

6月6日,两小时的电子竞拍时间过后不久,深圳排交所就发布公告称,首次拍卖共成交74974吨配额,仅仅相当于全部拍卖量的1/3; 而登记投标人数量为113家,实际参与投标数为94家。

由于投标数量远低于拍卖数量,成交价格为拍卖底价,即35.43元,约为当天该交易所碳价的一半。而这几日,深圳市场运行平稳,成交量及价格未见明显波动。

深圳市政府如此明显派“红包”,大多数企业居然不去抢,这多少让各方有些惊诧。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没有参与竞拍?

记者从深圳排交所接到的反馈信息里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有些企业所缺配额数量较小,且只能竞拍配额缺口的15%,加之也要办理一些手续,所以就干脆放弃了竞买;

也有一些大型集团性企业,更希望内部大宗交易的方式,完成内部成员企业履约;

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前期准备工作没做充分,比如交易客户端和银行账户的绑定没有完成,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参与竞拍等等。

记者也了解到,也有企业经过一年的碳排放管理实践,对政府所定的行业碳排放强度有所质疑。“我们设备都很先进了,给我们的碳强度是1,根本做不到啊。”深圳宝安一家线路板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履约配额的缺口有两万多吨。他们此时仍在寄望跟政府申诉,调整碳强度。

另外一家线路板企业也对记者反映了同样的问题。这家企业的碳交易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实际碳强度约为3吨/万元工业增加值,但政府给定的碳强度只有0.7吨/万元工业增加值。“不参与竞拍是公司高层决定的,直白点说,就是我们不认。”

对此,深圳市发改委碳交办主任周全红回应称,当时在配额发放中,确实存在部分企业因为分组不恰当导致的碳强度给定误差,但后来只要企业提出申诉,且有依据,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上述两家企业在调整的最后期限到来前,都没有进行申诉或是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这提示各方一个重要事实——深圳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方、635家工业排放企业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他们对于新兴的碳交易以及节能减排对全社会的意义,态度依旧漠然,甚至还在观望官方是不是首年履约就“动真格”。

尽管如此,在交易所看来,6日的拍卖依旧是一次成功和顺利的拍卖。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交易所从拍卖平台、拍卖公告、拍卖组织、拍卖培训到拍卖结算形成了完整的操作链条,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另一方面,参加拍卖的管控单位对于拍卖规则的理解是正确的,对于拍卖流程是熟悉的,达到了测试拍卖机制和拍卖平台的目的。

原标题:首次碳配额拍卖遇冷 深圳发改委成立执法队 强势推进首年履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权交易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配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