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全国土地日系列报道三:问诊毒地

2014-06-25 10:46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种昂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治理永清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土地专家医院院长曹凯指出,国家从战略安全上考虑不会允许大面积耕地闲置、粮食减产,承包者也不会放弃一年的收益,流转方更是把土地流转当作一项投资、在追逐高额回报。由此,耕地污染的治理只能边生产边调理边修复。这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让治污专家易新建担忧的是,二十多年来,土壤治理年年喊,但至今却没有纳入到一个长效的机制当中。

目前,政府对土壤治理只有指导性的意见,并无具体的实施标准、验收标准,各地治污项目都是当地政府会同专家、企业商议,缺乏统一的政策、标准。甚至个别项目会出现项目施工方自己编制了验收方案,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同时,中国现行的环保检测只是针对大气、水、声等,对土壤污染防治缺乏立法保障、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土壤污染成为执法的空白地带。只是在出现环保事故或危及城市时,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指出,按照1:10:100的资金投入比例,预防性投入如果投入1万元的话,有土壤污染风险就需要投入10万元,而到了最终的污染治理就需要投入100万元。他认为,应当吸取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的教训,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尽早采取预防性措施。

而土地事故频发、四处告警,恰恰预示着土壤治理修复市场的前景广阔。眼下,嗅觉灵敏的各路民间资本已开始入场角逐。

曹凯在山东寿光创办了中国首个土地专家医院,并与化肥企业合作在全国设立数十家分院;湖南的永清环保正在集中企业80%的人力、财力、物力,探索以土壤修复为主业的转型;江苏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获得了多个土地修复工程,因此获得了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1500万元的投资……

尽管这一市场“钱景”广阔,但是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却又财力吃紧、无力承担。对于如何撬动这一市场,正如一位环保企业负责人所说,只有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同时政府应在准入条件、税收、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才能让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问诊毒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治理查看更多>永清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