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报道正文

中国首份“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报告:能源合作“借力”发展

2014-07-01 09:30来源:观察者网关键词:能源合作天然气协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报告发布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报告只是代表着中国部分智库学者的初步看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国际沟通与民心交流,以智库论坛为平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伊朗官员:600年天然气储备可助推丝路建设

开幕式上,前中国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则是从国际战略格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实行“战略东移”,中国的东翼遭遇到来自美国和美日同盟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打开西部的大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发掘自己的战略空间,既是中国与中西亚地区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东西两翼战略的“再平衡”。因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实质上是为中国确定了一个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的战略方向,把这一战略方向发展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6月27-28日,“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论坛上发表致辞。

论坛上,拥有伊朗官方背景的阿里•比尼亚兹的观点备受关注。作为伊朗驻华大使馆首席研究研究顾问,比尼亚兹对中国和伊朗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需要认清伊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伊朗拥有的600年天然气储备可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比尼亚兹认为,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伊朗在包括新丝路项目在内的任何新世界事务中都不能被轻易忽略。伊朗在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战略学中都被定位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脊梁”国家。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伊朗都会以不同方式与世界接轨。他特别强调了宗教在这方面的作用。他认为,正是因为伊朗坚守了宗教信仰,才能把宗教作为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方法。

比尼亚兹还分析了伊朗在未来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三种可能的极端情形以及它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在这三种极端模型中,伊朗可能出现与美国结盟,与俄罗斯结盟,在国际事务中被边缘化。无论是出现哪一种情况,比尼亚兹都承认伊朗与中国加强合作关系是一个必要的选项,而中国也能从中受益。他就此认为,这是伊朗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在发言时表示,由于中巴两国地缘上的临近和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两国的合作精神必将延续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计划与实施。他在发言时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确保其未来的可行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在政策制定及政策执行上具有独创性。如增进相关国家的合作和友好往来;推动区域协调包括商品交易、税收等更具体系的法律法规;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更好的交通联结;促进货币流通,在金融领域达成更多合作等。

原标题:中国首份“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报告:三步走 2049年初步建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合作查看更多>天然气协议查看更多>丝绸之路经济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