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大趋所势

2014-07-01 10:51来源:新浪财经作者:夏伟关键词:能源互联网联网工程天然气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数年前,人们以不安全、侵犯人隐私权等理由反对互联网,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法制法规的健全,人们担心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今天,互联网安全已经不再是人们担心的首要问题。或者说,技术和制度的发展使得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至少收获了两种东西,一是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常态化,一是信息工业等技术的快速进步,互联网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容怀疑的。今天,反对能源互联网的人也持同样的理由,他们持有的旧观念已经远远落在时代后头。笔者认为,既然信息互联网的实践证明互联的好处远远大于独立,那么能源互联的未来也是可以预期的。​

而谈到利益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都不能跳出基于现实功利主义的抉择。在国际贸易中,体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同一个国内,体现为地方保护主义。这种狭隘的局部“胜利”,从局部和短期来看,仿佛占了便宜,但从人类资源利用效率上来观察,却是得一损十的赔本买卖。​

而能源互联网,必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同类问题。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目前推动的全国联网工程,将现有的建设成本高、配置效率较低的“低速城乡电网”升级为综合效益高、配置范围更大、传输效率更高的“电网高速公路”,将能源传输“点对点”模式变革为“网对网”传输模式,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而这项“功不在当代,利却在千秋”的事业,却遭遇观念和利益壁垒,受到了质疑和阻力。这说明在同一国家内都不能实现能源互联,世界能源互联的路途更加艰辛。​

中国有一句古话,找到了路就不要怕路远。能源互联网必然和信息互联网、交通网一样,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谁来抢占这个制高点,谁就能主导未来。这需要全球致力于能源变革的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笔者以为,能源互联网可以采取“全球设计、立体构架、试点推进”的模式进行逐步推进。全球设计就是要根据各国在全球能源供需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能源互联网的管理机构,负责能源互联网的体系建设。立体构架就是要采取一次能源网和二次能源网的布局设置,分别为以输送油、气为主的管道网络和以输送电力的连通网络。试点推进就是要在某一国内或者某一地区的各国之间,先行先试,由线及面,示范推广,全球铺开。​

能源互联网是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提出的伟大构想,但现实与构想之间要靠不断实践去连接。为了实现这个构想,人类还面临许多已知和尚未显现的困难和挑战,但笔者坚信,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一定能够实现。​

(本文作者介绍: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的传播学者、《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特约研究员、《中国能源报》特约文化观察员、微信公众帐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研究员。现就职于某大型能源企业,从事能源研究18年。 )

原标题: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大趋所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联网工程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