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光通信评论正文

大话光通信那些事儿

2014-07-07 15:34来源:讯石光通信网作者:Kine关键词:光通信华为思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现阶段业内最关心的当属FDD牌照的发放了,这情形与2013年TD牌照的发放表面上看如出一辙!一次次的流言,一次次的不攻自破。然而究其本质却有不同,要说2013年TD牌照的发放是由于相关运营商没准备好,那是可以接受的;如要说FDD牌照的发放也是相关运营商没准备好,那完全不可以接受。

FDD什么时候发放,只有“手眼通天”的人才知道,这里按下不表。而是来调侃一下FDD与TD。小编我也算是有见识的人,跨过长江,闯过黄河,游过松花江(当然了,鸭绿江没去过)。对这南北的饮食差异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因此知道人一旦习惯了某一类型的口味,再“强行”让他改吃其他口味的菜,会引起肠胃不适的。

故事(自创):一荒无人烟的岛上有家公司,仅四个人,分别为小怡、小莲和小信,外加一厨师。由于小怡、小莲和小信来自不同的地方,养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就早餐而论,小莲和小信喜欢吃豆沙包,而小怡喜欢吃菜包。一天早上,厨师发了神经,做了一大两小,三个菜包。而豆沙包的材料都备好了,但没做。早上8:30,三人去领早餐,一看,仅有一大的和两小的菜包,没有豆沙包。小莲和小信当时就急了,怎么回事啊!?厨师环顾四周,若有所思,然后大声说道:“这个、这个…,这样吧,小怡你吃大的,小莲和小信你们一人吃一个小的先,十点半我再给你们两个人一人做一个豆沙包,然后十二点吃中午饭!”

吃了豆沙包后,小怡不用说了,肯定生龙活虎,工作效率奇高;小莲体质还可以,强忍能挺过去;可怜的小信,本来就体弱,一直都是吃豆沙包,这突然吃了个菜包,肚子闹个不停,工作频频出错。(TD——菜包,FDD——豆沙包)

为了市场能够更好的运作,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市场的自然发展,而不要过多的干预,否则会有人“闹肚子”的;当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时,很容易受制于人,所以开放市场很有必要。

(四)OTT的快速发展令运营商头痛不已,尤其是倚重语音和短信快速崛起的运营商,但OTT对千万消费者来说却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面对OTT如潮水般的冲洗,运营商心生惶恐,唯怕被拍死在沙滩上。急切谋求改革转型,以使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惊涛骇浪。受到突如其来的重拳袭击,寻求破解之法是必须的。据观察,目前运营商的应对之策主要有:1)自己或联合他人发展OTT业务;2)进入内容和应用领域。当然除了以上两个还有其它法宝,如延伸至金融理财、创立自有的终端手机等。

一方面,纵观全球没有发现哪一项出色的OTT业务是运营商研发经营出来的。发展OTT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从狭义角度来看运营商发展OTT就相当于自杀,因为OTT主要是替代语音和短信业务。难于想象一个怕死且奋力自救的人,会卖力地捅自己一刀。另一方面,对于内容与应用领域则值得期待,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引全民尖叫,《来自星星的你》更是让无数少女拜倒,《纸牌屋》也引爆宽带视频电视,“余额宝”搅动金融格局……

是时候重新定义通讯业了。在行业快速发展与扩张的情况下,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难以理清,尤其是通讯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界限;低层次的通讯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问题,高层次的通讯业不但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还要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与沟通问题。

(五)产能过剩的问题永远困扰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且产能过剩很多时候成为判断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发展兴衰的分水岭,比如我国的光伏、钢铁水泥等产业。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围厂商的大举进入、行业内厂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更新换代、行业进入衰退期等等,不一而足。以上所列举的产能过剩问题都不可怕,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些自然现象,不足道。不管是倒下的还是存活下来的企业都适合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

下面我们来谈一种令人深痛恶绝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即人为产能过剩。假设市场上有A、B、C三家厂商,B、C两个厂商为A厂商的供货商。现在A厂商要采购一种产品X,采购量为1000单位。而市场上B、C两厂商刚好生产X这一种产品,且产量刚好各为500单位。按理说,这个时候市场刚好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即供给等于需求。而这时A厂商为了把X产品的市场价格压低,心生一计。A对B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我的需求量是1000单位,而你的产量仅为500单位,即使把全部订单都给你,但你的产能却跟不上,因此你要扩大一倍产能,才能够全部拿下我的单。B听A这么一说,认为确实有道理,因为其自身的产能确实只有500单位,而A的采购量确实也是1000单位。所以,B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客户的反馈信息,把产能扩大了一倍。如果A仅对B传递这样的信息还好,可怕就在A也同时向C传达了相似的信息,C的产能也扩大了一倍至1000单位。紧跟着问题就出现了,B与C同时将产能扩大一倍,市场的产量顿时飙升至2000单位,而A的需求仅为1000单位!导致市场产能过剩一倍!B、C为了把产品尽可能的销售出去,唯有以价换量,大打价格战,而A则从中渔利。

这种情况在采购商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因为这时信息资费的成本是很高的,不容易判别其真假。以上仅是一种演示,但其变换的手法很多,不一一细说,有的厂家中计一次,就足以令其心生畏惧。据笔者观察这种情况在通信业中的光纤光缆业较为容易发生,当然某些器件产品也具备这样的条件,但笔者没有跟进。

原标题:大话光通信那些事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