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搏命”产业是怎样“炼”成的?揭秘京冀粤电子垃圾灰色产业链

2014-07-08 08:47来源:新华网作者:李舒 孔祥鑫 陈冀关键词:电子垃圾产业拆解企业废气废液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些产业尤其对下一代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室近年一份健康报告显示:在对贵屿165名1~6岁儿童进行严格体检测试后发现,所有儿童均血铅超标中毒。贵屿镇一辖村进行体检发现,全村80%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5名学生患有血癌。

规范整治迫在眉睫

根据2011年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我国对电子废弃物处置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对拆解企业实行审批准入。自2012年至今,已陆续有90多家企业获得拆解资质。

据介绍,对于河北小石家庄村、广东贵屿等地下拆解基地的存废问题,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因环保原因要坚决取缔;一种认为应作为战略物资基地制定产业政策让其规范发展。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整顿打击之下,贵屿的拆解企业也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杜欢政认为,与其将污染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不如规范发展,以减轻环境污染。

“国家有关部门应全面评估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产业的价值。电子废物拆解是贵屿一些群众维持生计的手段,一刀切关闭所有作坊并不现实。”贵屿镇镇长林秋荣期盼,“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这也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

有专家建议,贵屿电子垃圾产业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备受争议的环保问题是由此前缺乏管理、无序发展造成的,如规范运作,污染现象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治理措施得到改善和控制。

电子垃圾产业的最好出路在于建立产业园区规范发展,既有利于管控废旧电子材料的合法进出,又有利于采取技术升级手段减少污染,引导产业正常化、可用化、无害化。杜欢政表示,前端高效率的手工拆解工序应保留,园区内设立废弃电子电器集中处理厂、固废和污水处理中心以及路板冶炼工厂等,通过先进的工艺集中处理,从而取代造成空气和水污染的焚烧和酸洗工艺等。

面对电子垃圾回收拆解行业“地下渠道”生意红火,“正规军”生产能力不足集体“喊饿”的局面,一些绿色回收拆解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应该从提高补贴、税收等方面加以鼓励。

原标题:“搏命”产业是怎样“炼”成的?——揭秘京冀粤电子垃圾灰色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子垃圾产业查看更多>拆解企业查看更多>废气废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