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市场正文

中国企业亟待突围国外电解液核心专利垄断僵局

2014-07-31 15:57来源:高工锂电关键词: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万向集团旗下美国电池厂A123 Systems LLC从Leyden能源购买了20项电池专利。据悉,这批电池专利主要为阻燃电解液的专利。在万向集团通过购买专利的方式进行专利布局之后,中国企业如何在国外厂商对电解液核心专利的封锁中实现突围,也再一次被业内人士所激烈讨论。

对此,深圳市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石桥表示:“电解液的核心专利是添加剂专利,主要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中国厂商面临严峻的被动局面,锂电行业下游市场的产品推广也受到严重威胁。国内电解液企业需要重新布局,谋求新的出路。”

购买核心专利

在石桥看来,电解液核心专利困局最直观的解决办法,当属重金购买国外电解液的核心专利。在购买专利或获得专利授权之后,电解液企业可以“理直气壮”地产销商品,在有效期限内避免企业陷入专利战的纠缠,这无疑是一条捷径。

近年来,国内电解液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解液制造市场。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推广,国内电解液企业与国际巨头间的专利冲突必将加剧,知识产权极有可能成为高悬在中国锂电行业头顶的利剑。

石桥介绍道,缺乏核心专利的现状,目前为止对中国电解液厂商的直接影响并不大,而受到最大程度影响的,则主要是中国电解液厂商下游的合作客户。“下游产品涉及到的专利比较多,而且很多产品是要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市场。而国外的大型企业,其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也远高于国内企业。因此,对于中国电解液企业来说,对于有明确的所有者的专利,国内企业在使用上要慎之又慎。”

为就国内外的专利政策进行对比,记者曾咨询广州汶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其负责人文女士告诉记者:“国内企业申请的专利多,但真正价值的专利很少。国内企业往往采取‘高仿’的方式,专利大部分和国外雷同,这也导致了频繁的专利战。国内外知识产权市场不接轨,对国内企业发展很不利。”

对于国内的电解液企业而言,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国外企业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占优势,在专业前瞻性上也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石桥认为,专利的研发要有很大的投入和很强的预见性,早期日本企业他们已经研究了很多的专利,在布局上就已经大幅领先。

“当前,各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国内企业在研发实力上和国外企业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公司,购买核心专利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石桥说道。

回避核心专利

当前,国内大多数的电解液企业均属于中小型企业,其购买核心专利的财力有限,未必经得起“花血本”的购买。因此,对于一些财力有限的企业来说,回避相关的核心专利,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电解液厂商可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专利回避的方法,采用其它可能替代的添加剂。采用回避的方式,既能节省巨额的专利购买成本,还能有效避免专利战的纠缠,符合目前国内电解液企业的发展情形。”石桥如此说道。

想要顺利地对专利进行回避,国内的电解液企业需要下一番苦工。据了解,在电解液当中,添加剂的使用量虽然较少,但其对电解液的性能影响却异常显着,而国内在添加剂方面的研发势力稍显薄弱。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分析师高小兵介绍道,国内锂电行业的发展比日本晚,存在技术沉淀不足等问题,且一直都是跟随日韩的脚步,对趋势的把握相对滞后,导致研发方向和重点滞后。况且添加剂工业要求比较高,精细化程度高,而目前国内的整体工业水平较低,难以攻克技术难关,核心专利的回避存在很大难度。

针对如何规避添加剂专利壁垒的问题,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继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专利都是具有时效性的,短时间内不能找到突破口的话,企业可以先选择等待。在等待的同时,对于电解液核心的功能,可以采用多种添加剂合成的方式加以实现,这也是国内企业回避国外企业核心专利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细分市场的电解液,未来可能会采用合成添加剂。”

原标题:国内电解液企业如何摆脱专利“紧箍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解液查看更多>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