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07年至今,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设立了134个环境保护法庭、合议庭或者巡回法庭。2011—2013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加起来一年才3万件左右,而同期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达1000多万件。
以上这组数据或许能折射出当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尴尬与艰难。事实上,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很多环境资源类案件都未能进入诉讼程序。而这一窘境,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被逐步打破—今年6月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以及将着手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无疑是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一个良好开端。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究竟存在哪些拦路虎?如何在司法改革实践中扫除这些障碍?本报记者此前采访了部分地方法院法官、公益律师及中华环保联合会等环保组织,推出本组专题,希望借此与公众一起探讨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有利之道。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称“最高院”)宣布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下称“环境庭”)。7月,最高院发文要求法院系统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并作出具体指导意见。
“该立案的我们一定要立案。”最高院环境庭首任庭长郑学林履职后的表白激起环保界热议。强化环境司法,俨然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近年来环境问题愈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以中华环保联合会(下称“中环联”)为首的环保组织针对污染企业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大多以失败告终。根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013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加起来一年大约3万件,这与全国法院每年受理的1000多万件案件相比,占比微不足道。
地方保护主义阻挠、专业环境法官缺乏、环境鉴定费用高昂等成为导致环境公益案件立案难、审判难、判决难的重要原因。而此次最高院成立环境庭,无疑是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突破口。
郑学林表示,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最高院接下来将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确保环境公益诉讼能顺利展开。
“司法改革突破口之一”
“中央决策者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和司法的现实困境,确实有必要对环境、生态建设加大司法支持。”谈及最高院成立环境庭,公益律师、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最高院环境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即开始酝酿。彼时,最高院院长周强在两会上作最高院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建立资源环境专门审判机构。有媒体报道称,周强意图将“环境审判作为司法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今年6月27日,曾任最高院立案第二庭庭长的郑学林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最高院环境庭首任庭长;林文学、杨永清被任命为副庭长;王旭光任命为副庭长、审判员。其中王旭光曾任薄熙来案一审审判长。
据最高院发布的信息,环境庭的主要职责包括:审判第一、二审涉及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民事案件,涉及地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有关权属争议纠纷民事案件,涉及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环境资源民事纠纷案件;对不服下级法院生效裁判的涉及环境资源民事案件进行审查,依法提审或裁定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对下级法院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审判工作进行指导;研究起草有关司法解释等。
7月4日,最高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专门化建设、审判队伍专门化建设和审判机制专门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全国具备条件的、有需要的地区都要设置专门的环境庭或合议庭。
“最高院这些示范性的举措会起到一些推动作用。”夏军说,“比如对司法人才的专门化、审判人数上的增加、岗位固定化以及人才的储备都有作用。以后环保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门槛肯定会降低,立案的几率将增加。”而最高院环境庭的主要功能还是为下级法院提供指导,并起草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相关司法解释。
就在最高院环境庭成立的6月,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法院环境资源庭成立,这是广西第一个环境资源庭。
事实上,环境司法的专门化也是近年来的大势所趋,根据最高院发布的信息,2007年至今,已有16个省(区、市)设立了134个环境保护法庭、合议庭或者巡回法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乡市人民政府印发《新乡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美丽新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展望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空间格局基本
瑞典是典型的高福利发达国家,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列,其单位GDP碳排放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2018年8月,我参加了北京市组织的瑞典绿色发展培训,在瑞典进行了21天的学习和考察。期间,听取了专家授课,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讨论交流,并参观了皇家海港城、哈马碧新城
文章导读:本案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引发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因产生危险废物的公司属于上市公司下属企业,危废处置链条涉及多个主体,且危废处置跨省跨区,相对较为典型,希望通过本案的探讨能对涉危废处置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特点有所了解。案例简介浙江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化工
每个环境法学人,都曾经寂寞的成长!寂寞真的很折磨人,沉浸于疏离或孤独时,却又无法否认环境法情结的顽固潜伏;努力地呼喊或回应时,也不能逆转环境法学科的浅薄根基。这样的心态,不时在隐约中闪现,却又无从定义和表达。所有的踌躇,无非是走近的情怯,离去的不舍。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孤独,不如直接书
都说新环保法是长了钢牙利齿的,那要看它咬了谁!在贵州,这一点不容质疑。茅台酒厂、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无疑都是老虎级别的大企业,在贵州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看来,大企业违法了一样要接受处罚。新环保法实施后,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公安、检察院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违法案件,对负
环境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需迈过法律依据供给不足,办案力量配备不到位,诉讼成本增加三道坎。近年来,多地就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环境案件开展试点。这一管辖模式通过空间转移实现司法与行政管理区域的有限分离,使得集中管辖法院能摆脱不当干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它以某一生态系统的整体来划定管辖范
文章导读: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那么,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又做出了怎样的建言献策?同时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张德江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全面修订张德江谈到大气污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那么,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又做出了怎样的建言献策?同时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张德江: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全面修订张德江谈到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年全国共责令关停取缔企业2万家、停产3.4万家,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7155件去年的3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谈到2015年元旦开始施行的新《环保法》时说,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一年之后的今天,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
11月14日-15日,第四届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将于在重庆大学举行。本次大赛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最高人民法院生态资源审判庭等单位主办,大地中天控股集团、重庆大学法学院承办,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等单位支持,聚集了北京大学、福州大学等16支参赛队伍,为环保界一大盛事。大赛旨在
一、环境污染事实美丽的红枫湖、百花湖被污染了(一)红枫湖与百花湖红枫湖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清镇市西面,距清镇城区5公里,水域总面积57.2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6亿立方米,比北京十三陵水库大12倍,相当于6个杭州西湖,为贵州高原人造湖之最,素有高原明珠美誉。入湖河流主要有羊昌河、麻线河、后六
生态环境部印发《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以进一步做好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项目绿色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有关中央
6年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案件类型趋于多元,法规制度逐渐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取得长足发展。不过,在赔偿金管理和使用等困扰环境公益诉讼多年的老问题尚没有彻底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保法实施。新环保法明确提
摘要: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赔偿资金的归属,我国实践中有环保部门主管、纳入国库、纳入法院指定账户、纳入专项账户等不同归属模式,但在其管理与使用方面,我国尚且存在诸如地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名称不统一、资金使用系统不透明、社会公众査询难、地方行政机关干预过多、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2018年12月7日,首届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法律论坛在重庆丽晶酒店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办,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承办。本次论坛的举办获得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工商联、江北区政府、重庆市环保协会、重庆市环境与生态监测协会等政府、机构、协会的大力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了2017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报告,详情如下:1行业发展特征及主要问题1.1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主要特征1.1.1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1)行业技术水平在过去近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在土壤修复项目的实施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应用、研究和开发了一些适合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特点及治理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近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理指南(一),全文如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理指南(一)(2018年6月26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四十五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宏大历史进程,目前正在经历从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扩展和深化的进程中。45年来,中国领导决策层在发展的政策思路上,有显著变化,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同步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
这两天最大的新闻就是十九大了,所有的环保界朋友都翘首以待,关心习大大关于环保讲了什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且指明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2、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被明确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
为加快推进和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要求,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行第三方治理工作提出专业化意见,指导全国各地开展相关工作。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相
2017年6月12日,在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组织召开的国际清洁技术峰会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第二届年会第三方治理国内外经验分享及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技术选择分会上,中国环保产业和第三方治理权威专家胥树凡就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情况进行了介绍。ldquo;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要突出服务的概念,是一种
目前,我国弃风问题严峻,2010-2016年,全国弃风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16年全年弃风电量高达497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达17%,被弃电量超过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的一半,其中,三北地区弃风现象尤其严重。这有悖于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个中缘由,可以梳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中西部风光无限地区急于寻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年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示范基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党的二十大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人民法院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的原则,始终把常态化和创造性开展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环境资源
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暨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陕西渭南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人民法院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服务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进入3月,又到了全国两会时间。根据安排,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共评选出《关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等58件好提案。根据《政协
污泥处置单位本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污泥,但部分处置单位为快速牟利,超出自身处置能力接收污泥,后低价将污泥交给不具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非法处置,导致污泥被违法倾倒污染环境。近日,如皋法院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跨域审结三起由倾倒污泥引发的污染环境关联案件,污泥处置单位脪陇公司被单处
近日,一起“司法+碳汇”环境资源案在旬邑县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王某因犯滥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被告人被判在传统的补植复绿生态修复之外,还须以认购碳汇的方式赔偿碳汇损失。2022年5月2日,在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许可证的情况下,被告人王某雇佣他人无证采伐位于旬邑
8月14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顺利执结一起通过购买碳汇进行环境替代性修复的执行案件。据了解,这是全市首例司法“购碳”执行案件,为下一步重庆市环境资源审判案件特别是环资公益诉讼案件的胜诉权顺利“变现”探索了新路径,旨在通过能动司法切实保护环境资源,以高质量生
6月30日,于都县人民法院采用“3+4”七人制合议庭模式,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由于都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人王某、赖某、罗某等七人污染环境罪案件,于都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及被告人亲属等100余人旁听了庭审。简要案情被告人罗某系甲环保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告人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6月5日,天津高院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天津高院新印发的《关于为天津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情况。《意见》分三个部分,共15条。关于为天津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津高法〔2023〕108号为深入学习
“法官,我已经自行复植补种了,怎么还要交碳汇赔偿金呢?”被告人在庭前答疑室内疑惑地问。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盘桂淑当即释法:“森林资源刑事犯罪行为对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不仅损害了林木本身,也损害了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调节服务功能,造成森林碳汇损失,你们虽然已在原地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通过颁布之际,为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守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经验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内容简介及全文如下: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
“我的行为不仅让自己犯了罪,还造成了林木毁损,我很后悔,为了弥补由于我的无知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害,我自愿缴纳罚金,同时也愿意通过购买林业碳汇的方式修复生态,这种方式很方便,因为我自己植树没有办法保证存活率,由政府统一修复生态环境,很有保障。”3月29日,被告人李某、王某在海南一中院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