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四大通道格局形成 中国能源安全“底气”哪里来?

2014-08-18 10:02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王炜瀚关键词:天然气能源安全输电通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价改促国际定价权

2009年以来,随着进口LNG和管道气开始供应国内市场,原有以国产气成本加成方法进行定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尽快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中国天然气市场定价体系的改革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以物理学原理与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以能量(热值)为计量单位,同能(等热值)同价为基本原则,国产气、进口气、其他替代能源之间竞争关系为纽带的市场定价机制。

二是根据市场竞争原则以净回值法确定上游国产气的产品价格,根据市场监管原则以成本加成法确定中游长距离高压管输和下游城市配气的服务价格,并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确保上游国产气或进口气的价值得以经下游配气企业向最终用户顺畅转移。

三是鉴于向各类燃气用户(工业、城市民用、商业等),以及向城市居民为主的用户在峰谷不同时段供气的成本不同,燃气定价应科学反映调峰设施等投资的经济成本。

四是在以上定价机制基本设计完善的基础上,可引入民用燃气的阶梯气价设计,根据消费强度,针对不同阶段的用量进行价格歧视,引导节能。

完善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不但可以实现市场的静态配置效率,使市场价格具有市场经济含义,更具有通过中国因素反馈国际市场实现谋求中国定价权的动态战略意义。近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间签署的《战略石油储备合作谅解备忘录》表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数据或将公开,这将通过积极向国际市场反馈中国信息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这是中国谋求国际油气市场定价权的必要一步。同样,随着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将包含中国天然气市场、乃至中国各类能源市场方方面面的丰富信息。

未来,中国将更大规模地进口天然气进行消费,这意味着中国国内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开放性质的市场,而且具有相当的体量。以有体量的开放市场为前提,中国因素通过具有市场经济含义的国内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市场操作向国际市场反馈,才具有影响国际市场的意义,才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世界市场的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中国也才有可能获取全球市场的定价权。目前种种迹象暗示,我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被动地位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中国影响力将逐渐加强,长期内或成国际市场主导因素,中国定价权可以理性期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输电通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