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电力体制改革应从产业链企业定位着手

2014-08-22 09:37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作者:何德权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输配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尽管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在路上,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力体制改革并没有遵循原来设想的市场化道路大步推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下面一些基本障碍没有明确。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有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

首先,电力体制改革必须对于电力产业链企业分类别进行合理定位。从电力产业链的企业组成来看,目前改革的重点在于煤炭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建设企业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体制改革必然牵涉到这些企业的市场化与利益,这就需要对这些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其中核心是解决煤电企业的定位与关系处理,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定位与关系处理问题。如2012年以前,由于煤电分家,导致发电企业长年亏损,煤炭企业却风光无限。但2013年以来,进口煤炭市场冲击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企业行情急转直下,而发电企业业绩却此消彼长,过上了好日子。国内煤电企业联动始终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也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价上网,电力直供也难以有效推广。也就是说,在目前电力价格管控机制下,电网企业给予发电企业直供的市场机会并不多,从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发电企业也难有持续动力推动电力直供。

在目前产业链的环节中,需要根据这些企业的垄断与市场化特征进行差别化定位,从而在改革方向上进行明确:对于发电侧及产业链前端煤炭企业,更多在保障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化的定位,而对于电网企业,考虑到老百姓的基本电力需求,需要关注电网企业公益性的定位,更多是核定成本基础上的监管功能的完善与透明化,从而避免自然性垄断带来的社会利益部门化,社会利益行业化。而对于电力建设企业,可完全市场化进行合理定位,放开部门行政垄断与部分行业资质限制,按照国家建设工程要求与规范充分放开行业领域的部分制约。对于电力设备与制造领域、电力信息化领域,除非涉及到国家机密与军工的信息保障产品与服务外,大部分电力设备与技术服务应充分引入更多的社会化企业,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增加透明化与市场化,在评标机制上引入社会化评价,从而推动电网企业的内部变革。

其次,需要对于电网企业构架进行明确。未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是否是最终架构,是否需要进一步拆分或联合,是建立以省级电网为重点的电力架构还是建立区域性的电网企业架构?从发达国家来看,大都采取区域型的电网企业架构,而很少采取全国一张网的架构。考虑中国国有电网企业的特殊性与电力需求与供应的区域化巨大差异,如何规划好电力这张网还有待行业专家进一步论证与分析。最终达到一方面电网企业在保证安全、电力供应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电网企业架构的优化,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关注我国能源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能源布局及利用效率,从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网络企业架构,为电力企业网络层次布局、未来输配分开及逐步市场化奠定基础。

再者,根据不同电力产业链企业的定位明确改革方向。

原标题:电力体制改革应从产业链企业定位入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输配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