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能源互联网如何诠释?

2014-09-04 11:13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白建华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刘振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发电环节,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需要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好常规电源,并大力研发、示范、规模化应用新型储能电源。

一是常规化石能源发电。就欧美国家而言,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气电的发展,其燃煤火电已基本没有新增空间,存量煤电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其年利用小时数会逐步降低,并承担更多的调峰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其运行状态将会频繁调节,健康寿命也会有所缩短;随着经济寿命期的到来,燃煤火电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果新型储能取得重大突破,燃油燃气发电也将逐步走上煤电的道路。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在未来15年左右,煤电还有较大的新增空间,同时煤电的运行方式也将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在大约15年之后,中国煤电也将步欧美煤电的后尘。

二是灵活调节电源。要适应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时代的到来,除了通过扩大电网互联,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灵活调节能力,还需要各类灵活调节电源的加快发展。除了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灵活调节气电(如单循环燃气轮机)、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抽水蓄能站址,还对新型储能提出了大规模发展要求。以中国2050年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各10亿千瓦为例,在建设4000万千瓦灵活调节气电、1.3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情况下,新型储能大约需要3亿千瓦;如果风电、太阳能发电各在20亿千瓦以上,需要的新型储能将达到10亿千瓦量级。但从新型储能技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未来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还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尽快解决其较常规电源寿命短、效率衰减快、单位投资高等问题,这些是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电源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新型储能的研发高度重视,投入也很大,相信新型储能具备大规模工程应用的时间将不会太远。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我国也明确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预期,在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规划发展总体目标给定的情况下,开发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有多种情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将是经济竞争力。

大型风电基地、太阳能发电基地,通常远离电力负荷中心,输电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但通常基地式开发具有规模效益、发电小时数相对较高,全球互联网不但能够输送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能,还能取得巨大的联网效益,总体成本可能较各国、各洲就近满足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目标的方案更低。因此,在未来研究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可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构建若干种可能的情景方案,并合理预计系统中每部分的成本变化,模拟每种情景方案的系统整体成本,从而找到技术可行、成本最低的情景方案作为推荐方案。近中期,一般国内、洲内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具成本优势;中远期,随着与负荷中心较近的优质资源的开发完毕,北极、赤道等大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并输送到目标市场,将逐步具备价格优势。因此,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将沿着国内—跨国—洲际—全球的路径,不断发展壮大。

原标题:解读《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刘振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