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能源革命的宏伟蓝图 清洁能源主导

2014-09-24 09:42来源:能源评论作者:杨青关键词:清洁能源风电基地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能:电力流的互联网范式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以电力流为主体的能源流的传输,不同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流。而借助于智能电网这一载体,不仅可以传输能源,也能够传输信息。用美国著名咨询管理公司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丁民丞的话来讲,电力流就是最接近互联网的物理存在方式。

能源流以电力的形式传输,全球能源网才能实现新能源的兼容,并像互联网一样,实现能源传输和使用、供电和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双向互动、实时响应。

而新型能源流的物理载体——智能电网,对风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间歇式不稳定电源以及其他分布式电源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保障各类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各种用能设备的即插即用。同时,它还能够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互融合,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为未来能源畅想的那样,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然后,可以将这些能源储存,并用绿色电力为自己的楼房、机器和汽车供电。多余的电力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认为:“更美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每一处、每一秒、每一瓦电,都将用户、电力、设备紧密联接在一起的电网,是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瓦不用的全联接电网。"

泛在: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

能源的配置过程,就是能源的流动过程。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清洁电力智能流动,使得能源流具有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特征,能够实现能源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的顺畅流动。

这一特点,颠覆了现有的全球能源资源配置格局,打破了地域边界,实现不同能源的集中、高效、清洁开发,并使全球资源配置成为可能。

不同能源品种和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矿产资源开发只能在资源产地进行,因此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就决定了资源采掘布局的集中。问题在于,这种资源生产的布局集中状态与不同消费结构所形成的消费地域集中状态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不吻合性或非对称性。这也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存在差异,并引起能源流动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能源的产消差异和空间流动成为一种必然。长期以来,石油作为世界能源的主角,在全球能源流动中最为活跃,体现出强烈的生产与消费空间的分离特征,因此世界能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石油流。中东和俄罗斯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的45%,其消费量只占13%;北美、欧洲和亚太石油产量只占全球的36%,而消费量却占76%以上。由此国际石油贸易量占全球产量的61%以上。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集中规模化开发和应用,比传统化石能源受到更多的地域限制,因为可再生能源是不能“移动”的本地资源,就目前的技术现状来看,无法实现把赤道的“阳光”和北极的“风”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发电。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的可再生能源,需要就地开发和利用,因此可再生能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电能的配置。同时,即使是传统的发电用能,如煤炭等,为了实现高效开发和利用,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也需要实现以电能为形式的流动。

因此,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就近建立大型风电基地、光伏基地、煤电基地,甚至油气基地,并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将这些基地连接起来,以电力流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如此,来消除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理不平衡性,最终促成全球能源的高效配置。

这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提出能源利用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最终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在行进着的能源革命中,以电力为载体的清洁能源在全球高效流动配置,人们将能够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像分享互联网上的信息一样分享电力,便利地享受新的能源带来的文明成果。

这就是新一波能源革命浪潮美好而又宏伟的蓝图。

原标题:能源革命的宏伟蓝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查看更多>风电基地查看更多>风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