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展热电联产(全文)

2014-09-26 10:5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清洁能源燃煤锅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陕西省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到:

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保障城市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前提下,大力推广电力、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等优质清洁能源,逐步削减煤炭的使用量,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绿色的城市能源支撑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光纤到户,继续推进关中无线城市群建设,加大热点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持续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积极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实验网建设。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推行一网通、一站通、一卡通、一张图,构建智慧城市支撑服务体系。推进大西安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无线宽带和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引领全省智能城市发展,推进宝鸡、渭南、延安、杨凌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市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构建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加快推进引汉济渭、黄河引水、南沟门、月河补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构筑城市供排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增强供电保障能力,推进气化陕西工程,发展热电联产,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增强供热保障能力。落实《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开展城市综合管廊试点,推动地下管网建设共建共享。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垃圾处理城镇全覆盖,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加大防洪、抗震、消防、人防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和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重要途径。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旨在进一步明确我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举措,是指导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以下为规划全文:

第一篇 规划背景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四化同步”, 积极稳妥推进陕西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发展。

(一)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城镇常住人口由2005年的1384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931.15万人。全省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7.24%,提高到2013年的51.31%,年均增加1.7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1个百分点。

各设区市城镇化水平变化(%)

(二)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与2005年相比,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分别增加了2个和6个;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646.91平方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2646.55平方公里,增加了60.7%。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镇群加速崛起,榆林、宝鸡、汉中3个大城市和铜川等6个中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35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推进,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全面启动。

(三)城镇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实现县城以上城镇全覆盖,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高,垃圾污水处理、公园绿地等生态环境设施逐步改善,城乡住房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建成了一大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表1 城镇建设水平一览表

指标城 市县 城

2005年2012年增幅2005年2012年增幅

用水普及率(%)93.296.152.9581.686.324.72

燃气普及率(%)79.894.1114.3151.566.0514.55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m2)8.214.716.518.111.473.37

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km/km2)5.87.391.593.85.91

(2011)2.11

污水处理率(%)31.988.556.65.162.657.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5.111.586.482.67.334.7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240.3610.1610.725.3814.68

建成区绿地率(%)22.433.7711.375.820.7514.95

(四)城乡统筹发展稳步推进。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延安形成了“城镇依托型、产业支撑型、企业带动型、移民安置型”城乡统筹发展思路,逐步建立延安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四级城乡一体化体系。杨凌等地在土地管理、户籍管理、投融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临潼区、高陵县、神木县、平利县等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不同发展模式,为全省小城镇和城乡统筹发展积累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