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深度报道】页岩气开发的中国式路径

2014-10-09 10:32来源: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第17期作者:侯瑞宁关键词:页岩气开发涪陵页岩气页岩气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因为国内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美国成为可以对标的唯一对象。经过对比,中石化地质专家在国内优选出“南方海相”和“四川盆地”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撒网开始。很快,中石化在安徽、浙江、贵州、湖南等“南方海相”地区,相继实施了宣页1井、河页1井、黄页1井和湘页1井的探测。但是,少的可怜的低产气流根本无法满足商业化需求。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判断——南方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差。自此,页岩气勘探转向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

不过,此时的涪陵乃至焦石坝还没有进入专家们的视野。

“心里七上八下”

进入四川盆地后,中石化的勘探队伍兵分两路。

2010年12月,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进驻重庆彭水县,开始实施“二维地震”勘查,并于2012年1月正式确定彭页1HF井。勘探南方分公司则主攻元坝、涪陵侏罗系大安寨。

其实,在中国石化的统一部署下,2009年勘探南方分公司就成立页岩气勘探项目部。这支先后发现了普光气田、元坝气田的队伍,这次又将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呢?

尽管2011年开始,勘探南方分公司页岩气勘探项目部主任魏志红等人就参加了中石化页岩气“黄埔一期”的培训,而且被送到美国专门进行学习,对于“页岩气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要把它落实到中国的地质条件上,“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刚开始,大家把南方的页岩气和北美页岩气的‘相似性’进行对比,一看很好,就很乐观。但是一打井,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魏志红告诉本刊记者,“在与美国页岩气进行相似性对标失败后,我们又开始进行差异性的对比。”

美国的经验不能复制,这是他们得出的又一经验教训。与美国相比,在我国许多地区,含页岩气地层埋藏深度大,泥页岩分布变化大,后期构造改造程度更为复杂。

“加之南方地区多高山、丘陵、暗河、地下多裂缝,这些都增大了地质评价和勘探的难度。美国则不同,区块很平坦。”夏维书说。

在中石化遇到挫败之时,中国页岩气行业也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页岩气,看上去很美”“页岩气需要冷思考”“页岩气水力压裂技术可能导致地震”……尽管国内页岩气开发在2010年形成了第一个热潮,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推动下,从企业到政府、从国企到民企都在关注或者直接投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但由于地质认识和开采技术跟不上,页岩油气开采实际效果很不理想。

“当时唱衰页岩气的声音比较大,加之对其没有太大把握,我们心里是七上八下的。”魏志红说。

寻找“甜点”之旅

在一片“唱衰”声中继续坚持勘探,甚至在勘探中抛弃美国的既有思路独辟蹊径,无疑是在冒险。不过,中国石化顶住了压力。

在集团总部的支持下,魏志红带领的项目部开始了“笨办法”:将这一区块中的早期废弃的常规油气井作为试验对象,类比北美页岩气,结合南方地质特征,选择基本关键要素,开展了南方地区页岩气初步选区评价研究。

那时,家底尚未摸清,很多地方是勘探空白区,寻找页岩气“甜点”的工作难度很大。为了深入勘探,专家和技术人员在井场一住就是几个月,开展实时跟踪研究。

魏志红回忆:“当时我们还没有页岩气研究室,岩芯的分析难度很大,所以只能送到美国去。”这一去意味着要花很多钱,而且要等很长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6个月。也是在那时,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主技术是多么的重要。

不过,在向美国学习的过程中,夏维书们也切身地体会到了对方在很多方面的先进:“美国的分析手段很多,评价思路比较宽,对于厚度、勘探价值、有无夹层等方面都有很细致的分析评价。”这些都成为他们学习的地方。与此同时,勘探南方分公司也开始在国内进行着自己的样品化验。

在夏维书的记忆里,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每0.5米就会采集一套数据进行分析;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他们取了80米的岩芯,而一般情况下取芯只需要30~40米;为了测试岩芯的含气情况,他们使用了“清水实验法”。当他们把满是泥浆的岩芯放进清水里清洗时,水里冒出很多泡泡,让夏维书兴奋坏了:“我当时就像个孩子,心里想,真是太好了,以后要发财了。”

终于,勘探南方分公司继续聚焦,将勘探的重点划定在了焦石坝。2011年9月,勘探南方分公司在焦石坝部署了第一口海相页岩气参数井焦页1HF井,开始试钻。

原标题:页岩气开发的中国式路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涪陵页岩气查看更多>页岩气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