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评论正文

特高压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

2014-10-10 11:32来源:国家电网杂志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特高压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

当前,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资源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各个国家能源的供应、技术、市场以及国家间的地缘政治正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加快能源战略转型,保障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供应,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能源问题具有全局性和广泛性。长久以来,由于能源的分布不均衡、能源技术的发展不同步、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造成了部分国家和地区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区域能源短缺、国家间能源争端不断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好能源问题,需要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全球化的能源观念、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着力转变世界各国相对独立的能源发展模式,统筹各国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能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能源配置由局部地区向全球范围、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向智能互动转变,进而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全球能源保障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发展构想,其目标是将能源远距离地在国与国、区域与区域、洲际与洲际之间安全、高效、清洁地传输,进而统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可以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而特高压智能电网则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手段。

全球联网的能源配置大平台

电网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构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配置平台需要电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电网(尤其是跨区、跨国、跨洲电网)的输送能力、经济输送距离、网架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发展全球高电压等级电网和智能电网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内在需求,对于保障各类集中式、分布式电源的标准化并网和智能化运行控制,实现各类可再生能源的柔性接入和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球范围内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需要特高压电网提供有力支撑。从全球来看,国家和地区间的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能源基地远离负荷中心,需要实施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以我国及周边地区能源资源情况为例,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各类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当地能源需求小、能源价格水平较低。这些地区与欧洲用电负荷密集的国家和地区的距离大约在4000公里以上,一般高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不具备如此远距离的输电能力,需要利用特高压电网实现远距离跨区输电。±800千伏直流输电功率达到8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2300公里;±1100千伏直流输电功率超过10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4500公里。采用特高压输电,将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能源送往欧洲,可以有效解决欧洲能源供应和电力保障问题。因此,基于特高压技术的跨国、跨洲能源输送网络的建设是实现全球能源互联,解决能源电力远距离输送的合理选择。

原标题:特高压电网:能源互联的关键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