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为了东方的巨响——写在原子弹爆炸50周年之际

2014-10-16 12:04来源:中国核工业报作者:显君、新英关键词:核工业核事业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小谢是“核三代”,她与爷爷和爸爸一直工作生活在研制原子弹的嘉峪关。在她爸爸小的时候,戈壁滩上只有骆驼草,没有见过树。当他真的看到树时,却高兴地大喊“好大的骆驼草”。

1957年冬天,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滩,创建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开始了秘密的创业历程。

到了戈壁滩,建设者们惊呼:“不到大西北不知中国大,不到戈壁滩不知生存难。”他们在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的戈壁荒原上搭起了帐篷。夜风常常掀起帐篷的一角,摔打出凄冷单调的“啪啪”声,雪凝成一粒粒坚硬的小球,在空中飞旋、在地上翻滚。最令人受不了的是,这里三天两头刮沙尘暴,经常把帐篷掀翻,甚至把帐篷连人一起卷到几公里之外。再就是缺水。生活用水要用汽车从50公里外的地方拉回来,每人每天只发一脸盆水,喝水、洗脸、洗衣、洗袜全靠它,最后还要用来和煤。

后来,第一座楼房盖成了,让谁住进去呢?厂领导决定:“把新建的房子让给科技人员,干部一律住帐篷。”在冰天雪地的戈壁荒原,把条件好的楼房让给科技人员住,帐篷留给自己,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领导干部。

正当工程全面铺开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给奋战在戈壁滩上的创业者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全厂职工不分男女,不论干部工人,忍着饥寒走向荒原。他们背着筐子,顶着风沙,到二三十里以外的戈壁滩上,铲去冰雪,收集唯一可以寻到的能充饥的骆驼草籽。他们将精心采集的骆驼草籽与少量的面粉、青稞粉混合在一起充饥,实在难以下咽,那是只有黄羊才吃的东西,但他们却风趣地说:“骆驼草籽还有股羊肉味呢!”

祸不单行。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离了援建中国核工业工程的全部苏联专家,并扬言:“凭你们现在的技术能力,想造原子弹没有20年时间是不可能的……”

面对残缺不全的图纸和仅有的几件设备,加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创业者的心头像是压上了一座祁连山,沸腾的工地变得死一般沉寂,只有渐渐猛烈起来的戈壁风在肆无忌惮地呼啸着……

建设工程还能不能上?核事业还能不能继续前进?大家相信,别的国家能办到的事,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迟早也一定能够办到。事实上,从1959年开始,厂里就组织科研攻关了。后来,中央批准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两年规划,就是要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目标更加明确了。作为一线工程需要先上,怎么上呢?先组织技术人员先技术难关摸清;再排出表来,然后组织力量攻关。厂里组织了由技术人员、工人、车间负责人组成的攻关小组,集中大家的智慧,夜以继日地奋战。经过多次研究和反复试验,铸造的最后一道难关终于被攻克了。产品在精加工时,为了防止碰伤,保证不出事故,连推送产品的小车路线,都是经过反复查看演习后才确定的。加工产品时谁上车床,谁主刀,经过研究比较后选定。当时,来自上海的青年工人原公浦排在第一位。加工时,他一丝不苟,特别是最后三刀,干脆利落,每进一刀都准确无误,显示了高超的技能、非凡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原公浦也因此有了“原三刀”的美称。

戈壁滩上,饱经沧桑的建设者们,以“坚韧、自信、奉献”的骆驼草精神,默默地把自己的一切一点一点地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了子孙后代,却无怨无悔……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安下心、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的豪迈誓言。

原标题:为了东方的巨响——写在原子弹爆炸50周年之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工业查看更多>核事业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