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四
1950年8月29日,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便谢绝了恩师和好友的挽留,毅然冲破重重阻挠,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与在美国洛杉矶的60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在国外学有所成、甚至有相当知名度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解放前夕,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何泽慧回到祖国的怀抱。创建了近代物理研究所,集聚了一大批核科技研究人才。钱三强任研究所的副所长,何泽慧任研究员。
当时研究所只有四五个人,什么设备也没有,钱三强和何泽慧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在北京的旧货摊、废品收购站到处转,寻找可用的材料。何泽慧绘图,钱三强动手制作,不久就制造出两台简易机床,用它们又制作出各种急需设备。到1955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到150人,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有人问著名科学家彭桓武,在英国留学十年,获得两个博士学位,且是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为什么要选择回国?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另一位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归来的著名教授程开甲的话,也许是对彭桓武这个“不需要说明理由”的最好诠释:“如果我不回来,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联系着。”这位海归核科学家在2013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50年,年仅26岁的青年科学家朱光亚,拒绝了优越的国外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辗转香港回国。回国前夕,他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一封激情澎湃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召唤华夏游子回国圆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着这样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们似乎依然能听到一个年轻科学家怦怦跳动的心音,感受到他火一样的爱国激情。
1961年4月,刚从苏联回国的国际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的名字在国际和国内物理学界消失了,而核武器研究队伍中,有了一个名叫王京的默默无闻的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
为了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王淦昌向刘杰部长说出了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我愿以身许国!”如此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科学家诚挚的报国心。王淦昌也正是身体力行地用一生心血和生命验证了这句话的意义。
世界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回国前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生教授了,这就意味着他可以终生留在美国。但他决意回国。为了阻止他回国,美国移民局多次要求郭永怀加入美国国籍。于是,他当着所有师生的面,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所有科研稿件并且坚定地说道:“母亲虽然很穷,但孩子依然还很挂念,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执行绝密任务的飞机出现了故障,飞机坠毁了。当工作人员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的身体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好不容易将两具烧焦的尸体分开之后,才发现那个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夹在两人中间,而且保存得完好无损。在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
自共和国成立伊始,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科学家、学者,留学生共计3000余人。他们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情,选择了归来,选择了投身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当年,他们回国不讲理由,不讲条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核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前夕,9月9日,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一行赴核工业学院天津校区指导工作,向教师们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参加交流。余剑锋听取了核工业学院教培主业、硕博教育及天津校区校园建设等情况的汇报,向天津市对核工业人才培养给予的大力支持表
星辰陨落精神永存——沉痛悼念周光召先生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先生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5岁。光召先生提出了相对论性螺旋散射振幅概念,奠定了赝矢量流部分
在全球核电行业步入复苏与转型的关键节点之际,核电作为一种兼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特性的能源形式,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中国作为积极推动能源革命的先锋力量,正引领核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旨在确保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多样性,面临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为全面
为持续提高企业组织管理绩效,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增强集团公司“整体·协同”合力,7月1日下午,中核集团召开提高组织管理绩效专题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申彦锋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凯出席会议。会上,战略规划部对集团公司新发布的组织管理大纲进行解读,科技质量与数
中核集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核工业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竞争优势(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我国核工业领域捷报频传:福建福清,“华龙一号”获得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充分验证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
当地时间5月7日-10日,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率团赴西班牙,与西班牙核公司(ENUSA)、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等合作伙伴就深化全产业链优势,深化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在与西班牙核公司总裁马里亚诺·莫雷诺·帕冯(MarianoMorenoPavon)会谈期间,余剑锋充分肯定了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效,并表
作为清洁、稳定的能源,核能在过去半个世纪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低碳电力,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核能也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从“一堆一器”到“核能三步走”,中国核工业走过了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
六天三地,跨越近5000公里。近日,一场中国核工业的追寻之旅展开。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明年1月15日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传播宣传核工业、核科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今年1月15日,中核集团启动了“大国底气从核来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2024年1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复,由中核集团组织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
1月22日,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京会见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一行,双方就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产业协同,凝聚发展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申彦锋,中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利民出席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要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核基础研究是核事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根基。对此,在此次“两会”期间,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5月13日,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在集团总部会见了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俞培根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进行了交流。(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ID:cnncgzwx作者:胡春玫)顾军对东方电气长期以来支持中核集团发展表示感谢,他指出,中核集团正以国际核科技发展的引领者
“我们现在是蛮有底气的。”中国核工业集团首席专家张天爵站在一块140吨重的磁铁旁,抚今追昔,颇为自信。这块磁铁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体部件,与这块已作为工业遗址的磁铁相对的,是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核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反应堆、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核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反应堆、加速器
53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mdash;mdash;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宣告了一个曾经落后的大国正在迅速崛起。在一穷二白的中国要搞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武器系统,可以说是一个神话级的故事。为了星辰大海的梦想,有一个人28年隐姓埋名,扎根大漠深处,为了什么?
6月19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核燃料元件生产线400吨扩建技改工程获得《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扩建技改工程投料批准书》。6月30日,经过前期认真准备和产品合格性鉴定,中核建中400吨扩建技改工程新生产线全线正式投料生产。至此,中核建中产能实现了由400吨金属铀/年至800吨金属铀/年的升级,跃居世界前列。中核建中——这个有着中国“核电粮仓”美誉的我国最大的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在走过近50年的风雨征程之后,再一次扬帆起航,迈入新征程。我国核燃料元件产业升级也将完成,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都实现积跬步至
伴随着共和国55年前进的步伐,中国核事业走过了光辉灿烂的历程。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在新疆马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从“东方巨响”到和平利用核能,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已建立起包括铀地质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核武器研制等在内的完整核工业体系,拥有9台安全运行,总装机容量达701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11月25日,中核二三承建的廉江核电1号机组CV筒体二环精准吊装就位,吊装过程历时1小时44分,这是继底封头(CVBH)、筒体一环(CV1R)后CV第三个就位的重要组件,为1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CV筒体二环为钢制安全壳第三吊装段,下口与筒体一环上口对接,高度约16米,内径近40米。
11月19日,廉江核电项目1号机组首台堆芯补水箱在大连一重厂内顺利完成水压试验,标志着该设备制造已基本完成。堆芯补水箱是CAP1000三代核电机组非能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对于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首台堆芯补水箱水压试验期间各项参数满足技术要求,设备状态良好,试验一次合格。
2024年11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陆丰核电1、2号机组高质量开工及连续施工沙盘推演在陆丰项目现场顺利举行。在陆丰1、2号核电项目从前期准备向主体工程建设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汲取行业建设经验,提前识别陆丰项目1号机组高质量开工及连续施工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应对举
11月18日16时9分,由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海阳核电项目4号机组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就位,整个吊装过程安全、质量受控。压力容器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最重要的主设备之一。为确保本次吊装活动顺利进行,中核五公司海阳核电项目部充分总结3号机组压力容器吊装经验,提前成立专项组,编制专项计划,狠抓细节落实
2024年11月13日16时18分,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完成,机组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冷试即冷态性能试验,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通过对一回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相关辅助系统的功能试验及高压边界的打压试
10月30日,徐大堡核电厂3、4号机组全范围模拟机正式投用仪式在项目模拟机主控室举行。辽宁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劲,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雄出席仪式。仪式由生产准备总经理、工会主席张迅主持。仪式上,与会领导通过视频短片共同回顾了徐大堡核电厂3、4号机组全范围模拟机建设历程。从最初的规划,到
2024年11月3日18时33分,中核工程总包的徐大堡核电项目2号机组CA20模块顺利吊装就位,这是继2024年10月27日底封头吊装就位后,2号机组又一个大型结构模块的就位,为核岛辅助厂房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一步。CA20模块位于核岛辅助厂房5、6区,是核岛辅助厂房中主要用于乏燃料储存、传输、热交换以及废物
9月17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68届大会边会——“核电运营者论坛:开创人工智能在核电站应用的先驱”上,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提交的《物联网在核电工程智慧工地的创新应用》案例,在各国提交的39项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获得首届在运核电厂创新国际网络(ISOP)创新奖的四
近日,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汽轮机LP2低压缸完成扣缸,较计划提前三天实现2号机组汽轮机三缸扣盖的目标。为实现2号机组汽轮机扣盖目标,惠州核电牵头成立了由机械部、安全防护部、工程管理部、质保部、设备管理部、工程公司常规岛及BOP安装队、核鹏监理、东电一公司等多单位多部门构成的2号机组汽轮机扣盖
2024年10月27日17时02分,中核工程总包的徐大堡项目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CV底封头顺利吊装就位,拉开了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施工的序幕,标志着2号机组关键路径建造工作迈出了坚实一步。CV底封头位于反应堆厂房底部,整体呈半椭圆球形,主要由弧形板、临时支撑短柱、剪力钉、机械贯穿件、附件板、吊
2024年10月25日14时58分,4号机组主管道1U1焊口第一道耀眼的弧光亮起,标志着华能海南昌江核电4号机组主管道焊接正式启动,核岛主系统安装工作进入全面施工高峰期。主管道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泵的大型不锈钢管道,是核电站运行的“大动脉”。华能海南昌江核电3、4号机组采用具有我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