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发改委价格司的故事

2014-10-20 09:03来源:投资时报作者:苏小张关键词:发改委价格司可再生能源电价上网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改委价格司人员编制并不多,但他们掌控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医药、银行收费等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定价权。他们以改革的名义,走进了利益的棋局,并最终在其中迷失

如果不是一次权力的转移,估计到现在人们都还很难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掌管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的7年时间里,出现了总计107亿的资金缺口。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指的是国家从扣除西藏等边疆地区之外的其他社会用电中,根据每度电的电费提出的比例资金,专门用作中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电补贴。这项费用于2006年开始征收,最初是每度电2厘钱。2009年11月上调电价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也调整为4厘,2012年年初被调高至8厘,到了2013年9月,已经调高至1.5分钱。7年间,上涨6.5倍。这部分上涨的资金,将全部计入普通居民和企业缴纳的电价成本中。

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规定,当年的电价附加收入补贴给当年发电上网的新能源企业。但是中国不少光伏或风电企业发现,自2009年开始,它们领取到的这部分补贴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它们经常被拖欠两年以上财政补贴资金,现在,有一些企业甚至都要破产了还没有领到前几年的补贴。

这种情况在最近的两三年间越发严重,引起了诸多企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企业突然发现,这笔补贴经费,从征收到分配,再到监管,竟然全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而当拖欠补贴现象越来越严重时,价格司竟然不知道究竟缺口有多大,也不知道有多少企业没有领到补贴。

一项带有国家专项补贴性质的财政资金由负责价格监管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来管理和分配,这本身就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一封闭的管理模式,在发改委价格司的坚持下,着实运行了6年。

2012年年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的分配情况进行了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摸底。最终发现,截至2011年底,资金缺口为107亿元。2009年至2011年的3年间,缺口不断扩大。其中2009年缺口为13亿,2010年缺口20亿。若不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预计2015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将达到330亿元左右。

三部委之所以联合进行2012年的那次摸底,是因为当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管理权力发生了转移。之前,三部委就曾与全国人大讨论过补贴资金不够用的问题。在诸多的抱怨中,在资金缺口暴露之后,可再生电价附加的管理权和分配权,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转给了财政部相关司局。

权力转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曾与财政部商议,能否从国家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填补此前留下的补贴漏洞,但财政部没有同意。不愿意背锅是最真实的想法,财政部想以2012年权力转移为分界点,划清前后的界线。

当年,为了加强对这笔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专项资金的监管,三部委联合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12年开始,电力用户缴纳电费时,银行自动将所收电费分流至两个账户,一个是归入电网企业收入,另外的每度电中提出来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比例则归入财政部管理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账号中。待制度进一步完善后,财政部未来将会把资金拨至地方财政,再通过电网企业转给新能源企业。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直是委托电网公司代收电价附加,这笔钱由电网企业代收,单独记账。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每月上报的发电量、上网电价,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给省里下发配额单,电网企业按照配额单的指示再将补贴发给新能源企业。有关部门对资金监管、资金使用和发放的各个环节并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和有效监督。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认为这里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电网企业少报发电量,因为钱都是在电网企业的,中央都是按照上报的数目进行调配,这样有关环节就能私自扣下一笔钱。孟宪淦提到的这一“可能”,也是行业内关于补贴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的一种普遍猜测。

原标题:价格司的故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改委价格司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电价查看更多>上网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