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视点:京津冀的雾霾为何卷土重来?

2014-10-21 11:34来源:新华社作者:杨丽萍、巩志宏、方问禹、翟永冠、倪元锦、杨维汉关键词:秸秆发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部督查显示:一些地区应急工作形式大于内容

环保部近日针对上次京津冀地区雾霾的督查结果显示,虽然相关城市均按要求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区应急工作形式大于内容,难以满足应急要求;应急机制不顺畅,个别地方政府在应急工作开展和部门联动上无实质性举措;机动车限行等部分涉及民生的应急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应急响应迟缓滞后;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与现实需求脱钩。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应对雾霾,各地都成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10月18日,天津市各级环保部门开展了现场检查,截至当天16时,发现各类污染问题30个。19日截至17时,发现各类污染问题28个。

在上一轮抗霾过程中,京津冀三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逐步协调统一后,实现了首次同步启动,但“准确预测难、应急响应慢、联动水平低”的问题凸显。多地环保部门呼吁,抓紧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区域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水平和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健分析称,从科学预警、联动响应的成效看,目前京津冀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能力,明显落后于区域重污染天气的高度相关性。但缓解京津冀任何一地的重污染天气,又必须依赖区域联动。

三地环保部门人士表示,“遇到重污染天气,有关部门只是电话沟通一下”。事实上,京津冀已多次提出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但具体落实成效有限。“关键在落实,三地各个城市都要把协商的成果,当成是市长下发的通知去执行。‘君子协定’不执行,谁也管不了谁,就谈不上协同抗霾。”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说。

针对上述难题,三地环保部门和专家学者提出了多条针对性措施。

首先,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实现提早预报和精准预报。有两项具体工作迫切要做:一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认为,从资金投入层面,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宜更倾向于预报预警等前瞻性能力建设,这样才能加强应急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大数据共享,切实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的科学分析水平。

第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国家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建议,京津冀相关城市要整合监督执法力量、细化任务,确保预案规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避免“说一套、做另一套”的现象。

原标题:新华视点:京津冀的雾霾为何卷土重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秸秆发电查看更多>燃煤机组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