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访谈正文

【走近核科学家】周永茂:梦不是想 是做(一)—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

2014-10-24 14:17来源:中核集团作者:叶娟关键词:核电核科学家周永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回溯一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今年83岁了,还有梦想吗?

周永茂(以下简称周):我早年参与设计核潜艇、核研究堆,60岁该退休的时候,我又开始探索利用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脑瘤的医院中子照射器,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项科研课题从无到有,再到今年我国第一位癌症患者可望接受中子俘获疗法临床治疗,这项科研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我想我也可以安心地养老啦。但我还有一个梦,那就是有一天,我们国家有一艘核医疗舰船,里面放着治疗癌症的中子照射器,代表联合国航行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可以为全世界的癌症患者服务。虽然说是一个梦,但只要我们国家重视,只要下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坚持,这一天就一定不是梦,会是现实。

记:60岁退休后,1995年您当选为工程院院士,而且被推选为能源与矿业学部的副主任。后来,您为什么会放弃学部副主任而选择坚持在中原公司的科研第一线,来研究医院中子照射器这项我国当时还没有的科研课题呢?

周:我喜欢并坚持在基层单位科研第一线做些事。无论是退居二线,还是当选院士,都不能改变我对客观、对事实、对真理、对科学的探究与坚持。

核反应堆分两种,一种是产生动力和能量的反应堆,也就是应用在核电与核潜艇上的技术;另一种就是提供中子的反应堆,主要在核技术应用方面使用。核工业二次创业期间,我在原子能院主持民用微堆的开发,平时也比较关注国际上研究堆的发展方向,我总结发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每隔十年,中子技术的应用都会有一次从科研到生产力转变的飞跃:50年代,中子应用在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上;60年代是辐照;70年代是中子活化分析;80年代是单晶硅嬗变掺杂;90年代就是中子俘获疗法(BNCT)。到了90年代,我正好退休到了二线,再去研究核武器、核电是不太适合了,刚好潜下心来摸索中子俘获疗法这项新课题,使核能造福人类健康,也可以直接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中子俘获疗法这项科研的发展已经很快了,我们国家核技术人才济济,研究堆多种多样。我就在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甘于落后,怎么能无人涉足呢?所以我选择了这项科研领域,一钻进去就做了二十多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科学家查看更多>周永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