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大型国企改革破局

2014-10-30 10:54来源:南风窗作者:陈和午关键词: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国企改革进入实操阶段,一些大型国企不断爆出新的大动作。从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的混合所有制经营到中信集团的整体上市,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6家公司作为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第一批试点企业到光大集团的“金控梦”尘埃落定,从上海国际集团拉开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序幕到中船重工吹响军工企业改革号角,种种迹象显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正在同步推进。在实施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下,“混合所有制”、“引入资本”、“整体上市”等成为支撑新一轮大型国企改革破局的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试航

推进大型国企混合所有制,这是大势所趋,“国有控股”时代或将变成过去式。

在纳入国资改革首批试点的6家央企中,国药集团、中国建材成为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的单位。这两家央企都是上一轮国企改革中涌现出的混合所有制的优秀实践者,而且有意思的是,两家的董事长原来都是一位叫宋志平的布道者,其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词是“整合重组”。例如,中国建材并购了上千家民营水泥企业,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超过85%,成功做到行业协同、盈利提升;而宋志平在中国建材从技术员做起,把北新建材从一个亏损企业改造成了上市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企业,又把中国建材从困难中带进世界500强。国药集团则探索出了与民企合资,整合“国企的资源优势+民企的活力优势”的混合所有制道路。宋志平在2009年接手后4年半时间里,将国药集团从400多亿销售额做到了去年的1650亿,使之成为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即使这两个试验混合所有制的央企效果显著,但仍然面临着管理机制、薪酬体系、品牌战略等方面的困扰。因此,国药集团、中国建材也同样被纳入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管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之职权的试点。

没有纳入央企首批试点名单的中国石化也开始了探索,在今年6月公布“混改”方案,拟通过增资控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推动销售公司从油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放眼国内,“混改”模式有多种,如以国企大股东平台为主,以吸引民资外资为主,还有实行员工持股等。从侧重点来看,国药集团的“混改”可能重点是以国企大股东平台为主,其正全力推进集团五大平台(现代物流分销一体化运营平台、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国际经营一体化平台、医疗健康产业平台、高效管控与融合协同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对处于完全竞争领域的中国建材而说,重点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方法和路径的可能性较大;而中国石化的“混改”则以吸引民资外资为主。9月份中国石化公告了其子公司中石化销售公司完整版的“混改”引资名单,包括国资、民资和社会资本在内的25家投资者将以现金1070.94亿元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

对于大型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有些人最担心的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怕在我国当前体制下进行所谓的产权改革,又给权贵们一次捞油水的机会。这种担忧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伴随着巨大的利益,只要有巨大利益,就肯定会有腐败的空间。但问题是,不能因为担忧这个就让混合所有制成了小脚女人而裹足不前。退一步讲,即使不实施混合所有制,国资什么时候又不是权贵们捞油水的地方呢?鲁能、中国石油、华润等一个个国资流失案例,无不说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做好国企“混改”过程中的监控,让各种交易阳光化,通过社会资本的鲶鱼效应,逐步改变“政府办企业”的现状,而形成“企业家办企业”的良性局面。此外,大型国企领导去官僚化也是混合所有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亦商亦官之弊端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可喜的是,尽管面临各方利益集团的强烈阻力,但作为政企分离的一部分,中央领导层已决心废除国企官员的行政级别。

原标题:大型国企改革破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企改革查看更多>混合所有制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