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中国油气垄断现状反思:外企尚能分羹 民企为何无缘?

2014-11-10 11:13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吴可仲关键词:页岩气开发中石油能源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国资、外资、民资这三者不太合理的地位与待遇,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作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主体,民企应该被给予公平“入席”地位,这当是油气领域推动混改的真义所在。

近日,中石油披露了四种页岩气开发模式,分别为75%国内合作开发、10%国际合作开发、3%风险作业开发、12%自营开发。据中石油官员介绍,中石油已经与壳牌、康菲、赫斯等展开国际合作,而国内合作则是以地方国有资本、地方国企为主。

在这份合作名单中,央企、外企、地方国企全有,唯独没有民营企业的影子,虽然我们不能由此直接引申出巨头垄断的结论,但这恰恰正是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格局的一个缩影:“三桶油”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不可撼动,外企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民企则在夹缝中苦苦求生(目前仅在页岩气招标中有所突破)。

很显然,这样子的现状与当前大潮涌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不相匹配的。吴可仲认为,作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主体,民营资本有权利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拓展自己的空间,在我们的自己的国土上,外资尚能分羹,民企岂能总是无缘?

当然,造成这样子的怪现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物资,石油被视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因此一直由政府管理。上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能源体制改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相继成立,形成了中石油垄断石油勘探开采、中石化垄断石油炼化、中海油垄断海洋石油勘探开采的“三足鼎立”格局。随后,在1998年,我国石油产业按照南方、北方、海上三方地域划分,“三桶油”被重组为纵向一体化的全业务公司。

在当时,中国石油产业非常落后,需要借助国际先进石油公司的力量来发展我们,中国政府领导人作出了“技术换市场”的战略决策。由此,众多石油外企凭借其技术、规模、资本优势迅速登陆中国市场,并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进入新世纪,外资油企进入中国迎来了新一波高潮,主要原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一方面中国有对外开放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入世”协定中,放开油气领域垄断也是基本要求。根据国务院发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境外公司将有权在政府许可的合作开采区块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并在未来分享石油产品。

近几年来,页岩气开发热潮成为外资入华的新一个驱动力。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等官员多次表态,欢迎外企来华参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开展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其中,壳牌、雪佛龙、BP就凭借先进的页岩气开采技术这把“金钥匙”,顺利打开了中国页岩气市场的大门。除此之外,包括埃克森美孚、康菲、道达尔、赫斯、科威特国家石油在内的其他外企也陆续开辟了中国市场,并与“三桶油”建立了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这就是外资油企来华的简史。虽然在很多时候,外企也在抱怨中国油气市场开放度不够,但基本上外资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方参与者。反观民营企业,则尽显凄凉,在中国本土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几乎是毫无建树。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等法规条例,石油、天然气划归特定矿种,为国家集体所有,不论是勘探还是开采,都必须经国务院和地矿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不要说民营企业,就是其它一些中央大企业,比如想进军石油领域的中化集团,也没有通过相关的审批。

原标题:中国油气垄断现状反思:外企尚能分羹,民企为何无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中石油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