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安全之争 内陆核电安全引分歧

2014-12-15 11:28来源:长江商报关键词:核电安全内陆核电核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安全之争

内陆核电安全引分歧

尽管内陆核电是否会被重启还不得而知,但种种迹象表明,伴随着沿海核电的重启,内陆核电的重启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民众来说,同意与否,唯一的分歧在于“安全”。一份公开的社会调查显示,63.5%的民众认为,“内陆核电安全就像中彩票,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水电、风能等安全性能源。”而25.4%的民众则认为,“欧美很多国家都依赖内陆核电站,也没什么问题,中国的核电技术水平也在提升当中,这是利民的好事。”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60%的核电站是在内陆,这一比例在核电高度发达的法国还要更高。而在福岛核事故之后美国批准新建的两个核电站也是内陆核电站。实际上,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内陆地区不发展核电,能源替代方案从哪去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内陆发展水电有枯水期的问题,发展火电有运输瓶颈、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因为过分依赖煤炭导致的环境、气候问题也广受批评,“几乎没有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案,发展核能或许是内陆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主要路径。”

“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一个取舍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能源替代方案,有多方面的益处,那就不用发展核电了,可以停止建设内陆核电项目。”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是一个刚性增长,不解决肯定不行。”

技术之争

核电三巨头各自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11月4日,中核官网发布《国家能源局给予批复:“华龙一号”落地福清5、6号》,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混战的终结。这一技术的落地有利于促进国内各自为政的核电技术逐渐走向统一。近年来,不仅是民众的议论声让我国核电建设进程一再受阻,国内核电巨头间关于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直至该《批复》的落地才告一段落。

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政府宣布,今后新建核电项目只采用安全标准更高的三代核电技术,此前中国已经从西屋公司引进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但这项技术现在看来仍然需要锤炼。

此外,国内三大核电巨头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 都各自推销自己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中核的ACP1000、中广核的ACPR1000+和国核技的CAP1400,“这不仅带来技术标准的不一致,也导致三家在项目竞标时往往互相拆台。”一位能源行业的研究员告诉记者。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3年4月25日,由国家能源局牵头专门召开协调会,商议将中核和中广核的三代核电技术进行合并,以促进我国三代自主核电技术的标准化生产。据悉,“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就是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的融合,被称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

而三代核电技术之争的代表性事件发生于今年两会,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在内的10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把“华龙一号”作为国家当前及未来10年核电“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品牌,国家应尽快批准在国内开工建设“华龙一号”,增强国外客户的信心,加速“走出去”步伐。同时,在三代引进技术的关键设备制造和设计固化完成之前,在国内批量建设“华龙一号”。

而全国政协委员、国核技董事长王炳华却建议,把重大科技专项CAP1400作为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品牌。“根据国产A P1000以及C A P1400示范工程的各项准备情况,应坚持统一采用国产A P1000标准设计,核准并开工建设一批A P1000后续项目,同时,核准并开工建设CA P1400示范工程。”

原标题:内陆核电安全引分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安全查看更多>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