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国际正文

德国能源转型的创新红利

2014-12-23 09:25来源:中国风电新闻网关键词:能源转型风能德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屋顶,墙体,遮阳板,阳台围护等所有受光面积来安装集成光伏板,将建筑物变成一个小型分布式电站。在提供建筑物自身用电量之外,多余电量或是并入电网,或是通过两种方式储存:一是直接充入蓄电设备(包括电动汽车),二是通过热泵转化成热量储存,以便在低温和日光不足时作为取暖能源返回利用。

但是由于光伏发电量的季节性浮动非常大,使得它必须依赖传统电网来平衡峰值。所以,产能型主动房发展推广的一个关键是:发展家用储能设备。它可以是价格更为经济的蓄电池,也可以是容量更大的热泵。最终目标是:提高自身用电量在光伏发电量中的占比,同时降低外网输入的传统电力在总耗电中量的占比。

陆续建成的各地示范实例显示:主动房的其太阳能发电总量可达到建筑自身耗电量的150% 以上。回售给电网带来的收益成为业主前期投资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个时候我们几乎已经看到了创新最期盼的小伙伴的背影:商业模式收益。这也是很多人针对德国人力图在2020年实现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目标时提出的最大疑问:电动汽车真的比传统汽车好吗?

真正成功的创新和单纯的技术创新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诞生新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在车辆技术和驾驶体验上虽然乏善可陈,但是它最大的创新点却来自于它的多重跨界属性:电动汽车可以是储能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可以是大数据中心,甚至于可以是一个赚钱工具——在德国不少汽车分时租赁公司已经开始推出志愿者帮电动车充电,赠送积分里程的优惠。

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很多示范研究的创新项目其实并不涉及如何生产电动汽车,而是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公众认知度,如何培养电动汽车潜在市场,如何让电动汽车和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最佳地融合在一起,如何让电动汽车更好地融入智能电网的控制策略中等等。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德国人是怎样依托于能源转型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一步步地由点及面,由技术至商业的来构建一个环环相扣、几乎不可逆转同时又不抛弃任何人和既存事物的强大创新体系,使得富有生命力和人文力量的创新得以成为经年久远的能源转型计划中最大的红利。

如此说来,我们理应对尚属混沌的中国能源转型计划充满期盼。虽然我们目前还对将来所有要面对的风险和困难无法一一预见,但是卓绝的耐心和笃定的坚持几乎是我们在面临更加复杂的国情时所能拥有的最好武器。

为此我们必须要在2015年中德创新合作年开启之前写下这样一句话:人世间的事情到最后一定结果是好的,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感觉还不够好,那就是尚未坚持到最后——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雾霾消除能源转型成功之时,会有整整一代人潸然泪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