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未来配电网是一个更加智能、灵活、主动的有源配电网,这对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控制技术从利用信息和控制方式可分成三类:
一是就地控制技术,是利用就地检测信息进行控制,如电压电流保护、无功补偿,就地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控制响应速度快,在数十毫秒级。
二是集中控制技术,是由控制主站集中处理配电终端的测量信息,进行控制决策,遥控配电设备。集中控制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全局信息,控制功能也比较完善,但不足之处是控制响应速度慢,在分钟级;需要设置通信通道与主站,投资大。
三是分布式控制技术,是指在配电终端之间对等交换测量与控制信息,进行协调控制。分布式控制技术的优点是控制响应速度较快,在100ms级。
新课题:分布式控制
分布式控制是一个新的课题,相关研究做了很多,但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我做了很多分布式控制的研究工作,在这里与其说谈技术成果,不如说把问题提出来,大家一块研究。
分布式控制特别适合配电网。因为分布式控制的任何一个控制操作都有一个作用域,而绝大部分控制作用域是一条馈线,控制节点数不会太多,控制系统与算法设计相对比较简单。绝大部分配电网控制应用对响应速度的要求不小于100ms。
国内外对分布式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已有应用分布式控制进行配电网故障隔离、继电保护保护、电压控制方面研究的报道,但目前还不完善,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
下一步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建立完善的分布式控制技术体系;
研发支持分布式控制的广域测控平台;
研究关键支撑技术,包括基于IEC61850的开放式通信技术、馈线拓扑实时识别技术、控制数据实时快速传输技术;现在TC57的主要工作就是让IEC61850覆盖整个电力系统,实现实时通信。如果数据模型、通信标准化解决了,所有设备可以做到即插即用,就可以进行分布式控制。除了测量信息之外,还可以自动识别拓扑结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架构,正加速从政策蓝图迈向实践落地。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运行逻辑,通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要素的深度协同与互动,构建起能源高效利用的闭环体系。然而,在各地项目批复数量持续增长的繁荣表象下,实际落地进度却呈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决策部署,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6月20日—21日召开。华为作为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CEIA)理事单位及CEIA能源数字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于6月20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6月23日~6月27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安徽安徽500千伏金牛输变电工程6月20日,安徽500千伏金牛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安徽500千伏金牛输变电工程属于陕北—安徽±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的配套送出工程之一,线路全长152.8千米,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铁塔370基。浙江浙江衢州衢江横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6月30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困难区域名单及低压配电网接网预警等级的公告。公告显示,广东省消纳受限区域主要涉及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湛江、茂名、清远和云浮等8个地市27个县(市、区)253个镇(街)。详情如下:广东省能源局关于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接
智能变电站作为现代电网的关键枢纽,正经历着从传统自动化向高度智能化、网络化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更安全、高效、可靠、灵活的电能转换与分配节点,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近两年各省市智能变电站建设情况。本次共统计22各地区62座智能变电站,国网地区46座
西班牙政府于6月24日批准《皇家法令7/2025》,解除了多个长期阻碍储能项目安全合法部署的关键问题。此举是针对该国今年4月遭遇的大规模停电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西班牙电池储能协会(AEPIBAL)表示,新法规标志着储能在西班牙发展的重大突破。为加速储能产业发展,该法令规定:若储能设施建于已通过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已成行业流行语。近年来,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AI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双重驱动下,全国算力产业的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以阿里和杭州六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算力产业带来的用电增长已超过20%。算力“吃电”
2025年6月26日0时18分,随着最后一次110kV备自投试验结束,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110kV输变电工程一次带电成功,并顺利完成带电调试工作,各项参数运行正常,四川首家地方国有独资企业增量配电网正式投运。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是国家第四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
6月28日上午,临港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园区增量配电网业务试点项目成功投运。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能源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晓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现鹏出席投运仪式。李现鹏表示,临港区立足五大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进入施工尾声,即将实现线路贯通。据了解,该输变电工程是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输电环网工程——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电环网工程的最后一部分,工程动态投资47.36亿元,新建民丰、且末两座750千伏变电站,扩建和田、若羌2座变电站,建
向智而新,向绿而行。6月28日,为绿色智慧作业——宇通重工品牌焕新暨2025年夏季新品发布会重磅启幕。致力于成为新能源作业设备领导品牌的宇通重工,以“新能源、高效、智能”的崭新战略形象全面开启新的篇章。宇通重工以“新能源作业设备引领者”的全新品牌战略定位,强势开启品牌焕新篇章。响应社会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提升电网支撑能力的关键技术。构网型储能不仅可以进行快速调频和动态调压,而且能够实现惯量响应和阻尼控制。采日能源自主研发的组串式PCS构网方案,有效满足构网型储能大规模应用需求,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架构革新:从“集中管控”到“一簇一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
本文从园区能源系统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近)零碳园区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概念、园区低碳发展路径以及国内外具体实践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了一套评价园区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园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决策支撑。基本概念▌(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是指在利用风光新能源
配电网连接大电网和企业、农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22年制定高质量推进城市配电网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三种类型高质量推进城市配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落地。初冬暖阳下的河北雄安新区,中式风格现代
01PowerOND1户外分布式电池柜荣获IEC62619IEC63056认证2023年11月1日,在SNECES+2023第八届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国际领先的检测、检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V莱茵”)为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象新能源”)自研的PowerOND1户外分布式电池柜
推动支持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以及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四位一体参与市场调节。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发布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午间新能源消纳困难和晚峰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传统配电网正逐渐演变为以新能源为主体、融合新能源-配电网-负荷-储能的有源(主动)配用电系统,呈现出不断变化着的新的体系形态。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提升,配电系统正面临着组态模式颠覆、企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巨大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以规划为统领,统筹安全、经济、低碳等多目标,创新电力规划方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构建中,电力系统的基础控制技术和运行机理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电力电量的平衡、安全稳定控制等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系统强不确定性与脆弱性问题,所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成为能源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访谈专家刘东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徐丙垠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马士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刘健国网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目前国内外现代智慧配电网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态势?刘东:配电网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双碳”目标驱动的新
据IEEEPES官方网站消息,西安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教师葛耀中先生因其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保护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9年顾毓琇电气工程奖。葛耀中先生1929年出生,1951年在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53-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8-1962分别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和里加工学院学习,获副博士学
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丙垠长期致力于配电网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智能配电网研究。近日,徐丙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痛点”,可以通过建设配电物联网来解决,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带动电力系统形成巨大产业链。记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年初提出了
——访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徐丙垠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丙垠长期致力于配电网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智能配电网研究。近日,徐丙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痛点”,可以通过建设配电物联网来解决,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带动电力系统形成巨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接地故障处理水平,保障供、用电安全稳定运行,聚力减少杜绝人身伤害事故,进一步探讨推进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检测与保护等新技术应用及其运行管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6月12-14日在河南郑州举办ldquo;2018年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处理与新保护技
近几年,中压配电网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发生了多起因电缆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的电缆沟着火事件。为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需要合理选择接地方式,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我国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大电流接地方式和小电流接地方式。其中以小电流接地方式应用最
在CIGREC6中国委员会年会暨2016配电技术研讨会上,山东理工大学徐丙垠教授作了配电网继电保护问题的报告。核心观点:1.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应首先完善配电网保护的配置与整定。2.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3.需要加强对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一个被忽视的重
在CIGREC6中国委员会年会暨2016配电技术研讨会上,山东理工大学徐丙垠教授作了配电网继电保护问题的报告。来源:供用电杂志ID:DU-World核心观点: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应首先完善配电网保护的配置与整定。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需要加强对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分布式电源(DER)与微电网的接入、储能、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配电自动化、智能用电等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配电自动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配网自动化系统分布点多面广,需要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电网控制中心等智能电网其他部分交互,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配电网迎来创新和发展好机遇,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迎来新高潮。随着建设改造精细化深入、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持续高比例接入渗透,将给配电网运行管理带来一系列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成为当前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业界争论多年,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在我国,小电流接地故障的检测与隔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制约了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与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近年来,电网公司十分重视解决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问题,以中电阻法、暂态法为代表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