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未来配电网是一个更加智能、灵活、主动的有源配电网,这对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控制技术从利用信息和控制方式可分成三类:
一是就地控制技术,是利用就地检测信息进行控制,如电压电流保护、无功补偿,就地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控制响应速度快,在数十毫秒级。
二是集中控制技术,是由控制主站集中处理配电终端的测量信息,进行控制决策,遥控配电设备。集中控制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全局信息,控制功能也比较完善,但不足之处是控制响应速度慢,在分钟级;需要设置通信通道与主站,投资大。
三是分布式控制技术,是指在配电终端之间对等交换测量与控制信息,进行协调控制。分布式控制技术的优点是控制响应速度较快,在100ms级。
新课题:分布式控制
分布式控制是一个新的课题,相关研究做了很多,但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我做了很多分布式控制的研究工作,在这里与其说谈技术成果,不如说把问题提出来,大家一块研究。
分布式控制特别适合配电网。因为分布式控制的任何一个控制操作都有一个作用域,而绝大部分控制作用域是一条馈线,控制节点数不会太多,控制系统与算法设计相对比较简单。绝大部分配电网控制应用对响应速度的要求不小于100ms。
国内外对分布式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已有应用分布式控制进行配电网故障隔离、继电保护保护、电压控制方面研究的报道,但目前还不完善,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
下一步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建立完善的分布式控制技术体系;
研发支持分布式控制的广域测控平台;
研究关键支撑技术,包括基于IEC61850的开放式通信技术、馈线拓扑实时识别技术、控制数据实时快速传输技术;现在TC57的主要工作就是让IEC61850覆盖整个电力系统,实现实时通信。如果数据模型、通信标准化解决了,所有设备可以做到即插即用,就可以进行分布式控制。除了测量信息之外,还可以自动识别拓扑结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
4月24日,在国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配网部低压可靠性试点的背景下,基于“电网一张图”智慧透明台区微应用在余杭小古城村下钱公变首次成功试点应用。该微应用可实现台区拓扑结构、节点资源及运行态势的全景可视化,推动低压管理模式从“用户故障工单报修”向“主动抢修”转型。近3年,该台区累计发生8起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5年5月7日,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顺利实现全线贯通。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起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盖玉镇的帮果换流站,止于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的大冶换流站。线路全长约1784千米,途经四川、重庆、湖北三省市,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人社部发布公示,拟增加电力可靠性管理员、电力聚合运营员、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子电路设计师、装修管家、咖啡加工工等17个新职业。同时,拟新增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服务犬驯养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近日,湖南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2025年供电服务监管工作会议,系统总结2024年供电监管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通报了2024年12398能源监管热线办理情况及投诉举报典型案例,围绕持续提升供电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山西晋城市罗泉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861道庄线正式投入自适应智能型FA+五级接地保护+三级短路保护,成为山西省集三者于一体的智能配电线路。相较于传统模式,“三位一体”智能配电线路搭载的自适应智能型FA是指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在线路失电的第一时间启动自动恢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了忠县马文线π接拔山变电站35千伏线路工程项目。项目代码:2410-500233-04-01-568974。项目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项目建设地点:忠县。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扩建拔山变电站35千伏间隔2个;开断马文线π接入拔山变电站、涉及新建双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网部组织召开月度工作例会,会议部署了配网专业近期重点工作任务,听取了各地市公司关于配农网安全管控情况、配农网建设进度情况、基础运维情况、分布式光伏接入等重点工作的汇报,为提升供电可靠性与优质服务水平谋篇布局,努力点亮城乡用电之光。配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
4月28日,全国首个农村配电台区“车网互动”微电网在江苏省成功投运。该项目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杨港居,整个微电网系统设有30千瓦的车棚光伏发电装置,4座80千瓦的“V2G”直流充电桩、6座7千瓦的普通充电桩,1台100千瓦时的储能柜和1台STS开关并离网柜。据介绍,该装置通过智慧微网,除满足周边村
5月7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2025年第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的通知(穗开管办〔2025〕2号)。共50个场景,其中包括电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应用、电网生产指挥智能分析决策智能体、基于时序大模型的配变运行状态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无锡市能源集团将打造江苏省首个机场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微电网”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将发出绿电564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00余吨。据介绍,此次机场东货区的“智能微电网”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了集分布式屋顶光伏、用户侧储能系统、电动载具充电设施、交直流微电网示范于一体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提升电网支撑能力的关键技术。构网型储能不仅可以进行快速调频和动态调压,而且能够实现惯量响应和阻尼控制。采日能源自主研发的组串式PCS构网方案,有效满足构网型储能大规模应用需求,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架构革新:从“集中管控”到“一簇一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
本文从园区能源系统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近)零碳园区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概念、园区低碳发展路径以及国内外具体实践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了一套评价园区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园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决策支撑。基本概念▌(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园区是指在利用风光新能源
配电网连接大电网和企业、农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22年制定高质量推进城市配电网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三种类型高质量推进城市配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双碳”目标落地。初冬暖阳下的河北雄安新区,中式风格现代
01PowerOND1户外分布式电池柜荣获IEC62619IEC63056认证2023年11月1日,在SNECES+2023第八届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暨展览会期间,国际领先的检测、检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V莱茵”)为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象新能源”)自研的PowerOND1户外分布式电池柜
推动支持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以及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四位一体参与市场调节。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发布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午间新能源消纳困难和晚峰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传统配电网正逐渐演变为以新能源为主体、融合新能源-配电网-负荷-储能的有源(主动)配用电系统,呈现出不断变化着的新的体系形态。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提升,配电系统正面临着组态模式颠覆、企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巨大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以规划为统领,统筹安全、经济、低碳等多目标,创新电力规划方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构建中,电力系统的基础控制技术和运行机理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电力电量的平衡、安全稳定控制等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系统强不确定性与脆弱性问题,所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成为能源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系统强不确定性与脆弱性问题,所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成为能源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访谈专家刘东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徐丙垠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马士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刘健国网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目前国内外现代智慧配电网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态势?刘东:配电网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双碳”目标驱动的新
据IEEEPES官方网站消息,西安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教师葛耀中先生因其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保护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9年顾毓琇电气工程奖。葛耀中先生1929年出生,1951年在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53-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8-1962分别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和里加工学院学习,获副博士学
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丙垠长期致力于配电网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智能配电网研究。近日,徐丙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痛点”,可以通过建设配电物联网来解决,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带动电力系统形成巨大产业链。记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年初提出了
——访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徐丙垠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丙垠长期致力于配电网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智能配电网研究。近日,徐丙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痛点”,可以通过建设配电物联网来解决,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带动电力系统形成巨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接地故障处理水平,保障供、用电安全稳定运行,聚力减少杜绝人身伤害事故,进一步探讨推进配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检测与保护等新技术应用及其运行管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6月12-14日在河南郑州举办ldquo;2018年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处理与新保护技
近几年,中压配电网人身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发生了多起因电缆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的电缆沟着火事件。为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需要合理选择接地方式,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我国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大电流接地方式和小电流接地方式。其中以小电流接地方式应用最
在CIGREC6中国委员会年会暨2016配电技术研讨会上,山东理工大学徐丙垠教授作了配电网继电保护问题的报告。核心观点:1.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应首先完善配电网保护的配置与整定。2.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3.需要加强对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一个被忽视的重
在CIGREC6中国委员会年会暨2016配电技术研讨会上,山东理工大学徐丙垠教授作了配电网继电保护问题的报告。来源:供用电杂志ID:DU-World核心观点: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应首先完善配电网保护的配置与整定。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条件。需要加强对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技术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分布式电源(DER)与微电网的接入、储能、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配电自动化、智能用电等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配电自动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配网自动化系统分布点多面广,需要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电网控制中心等智能电网其他部分交互,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配电网迎来创新和发展好机遇,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迎来新高潮。随着建设改造精细化深入、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持续高比例接入渗透,将给配电网运行管理带来一系列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成为当前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业界争论多年,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在我国,小电流接地故障的检测与隔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制约了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与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近年来,电网公司十分重视解决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问题,以中电阻法、暂态法为代表的小电流接地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