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核武器研制领军人物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1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
事实上,在我国研制第一枚原子弹尚未成功时,有关部门就已作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一步。而于敏就是理论探索队伍的一员。
1960年底,钱三强找于敏谈话,希望让他参加氢弹研制工作。事实上,于敏喜欢的是基础研究,且当时已经很有成绩。和于敏有过接触的国内外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都曾提到,按照他的才华,如果一直从事纯基础研究,可能会作出影响更大的成果。
而当时,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而且要隐姓埋名,长年奔波。纵然如此,于敏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钱三强的要求。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在当时,国内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由于要计算数据,以于敏为主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难题。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5年1月,应二机部党组要求,于敏带领小组携带所有资料和科研成果与氢弹攻关主战场会合,并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继续进行艰苦攻关。
1965年9月到次年1月,氢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于敏带领部分科研人员在上海突破了氢弹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后来,这就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历史上的“百日会战”。
1967年6月17日,一声巨响,湛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火球越来越大,并渐渐形成了草帽状云雾,与地面卷起的尘柱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至此,氢弹研制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发展速度世界最快。其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敏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
1986年初,邓稼先和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预料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要全面禁止核试验。两人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国核试验的建议。事实证明,这项建议对我国核武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88年,于敏与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上书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建议加速发展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使我国的惯性聚变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于敏对每次核试验都全身心地投入,从理论设计、工程设计到加工装配、测试方案和核试验的最后实施等各个环节,他都十分重视,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重要技术细节。
在某项新突破的攻关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不同技术途径的争论。为了确保该次试验做到“万无一失”,他花了两天时间,向同事们详细比较了这两种方案,分析了各自的依据、估计可能遇到的风险,减少了总体试验的风险,确保了该次试验的圆满成功。
从风华正茂到盛年再到耄耋之年,于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良师益友
除了是一位好的科学家,于敏还是一个好老师。
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的中科院院士胡仁宇说,自己从事科研几十年,遇到了不少老师、同事和朋友。而在这些人当中,于敏是对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人之一,是他的良师益友。“这是我一生中有幸碰到的‘机遇’之一。”
1952年秋天,胡仁宇第一次见到于敏,那时他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任研究实习员。此时正处于我国开始核武器理论探索的初期。
当时,他们这批新进研究所的大学生,一方面为有幸参加这门新兴热门领域的研究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畏难心理。因为解放前夕的动荡和解放初期各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影响,他们在校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更谈不上系统完整、融会贯通。
平常,胡仁宇等年轻人总喜欢找于敏聊天、讨论问题。在他看来,于敏平时讲话不多,但思维敏捷,思考深刻,对一些重大问题总能多方深入思考,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
“与他讨论,如沐春风,有时真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得益匪浅。”胡仁宇说。
朱光亚也曾经说过,于敏分析问题透彻、深刻,非常善于把一些“阳春白雪”的科学难题“抽丝剥茧”,简明生动地加以表述,让不同专业的人们均有所受益。
由于基础知识不足,这批新进所的学生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即如何适应所里当时的科研工作。尽管所里为了尽快弥补差距,给他们开了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原子核物理等专业基础课,但并未达到好的效果。
为此,所里就将这个“难题”交给了于敏,让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补习”和“答疑”。于敏在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后,针对其最搞不明白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
胡仁宇记得特别清楚的是统计物理这门课。当时,于敏从这门课研究的对象、方法、基本概念到重要的原理和应用等,几乎是重讲了一遍,使大家对这个领域的基本知识都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事实上,一直以来,于敏都十分关心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待人坦诚,诲人不倦,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28名国家荣誉称号
1月16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网”ID:NuclearNet作者:Viador)至此,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仅有3位健在,他们是97岁的王希季、89岁的孙家栋和89岁的周光召。
0引言我国能源结构决定了燃煤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源头之一,多数燃煤电厂配置了脱硫和除尘设备,力争实现超低排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目前,超低排放技术路线有低低温路线(电除尘前增设低温省煤器)和湿电路线(脱硫后增设湿式电除尘器)[1-2]。然而,两种路线都不可避免电除尘在0.1~1.0mu;m的穿
近日,湖南长沙岳麓区环境监测站挂牌湖南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三级站)达标单位。去年12月该环境监测站成功通过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三级站)达标验收。岳麓区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81年,原为西区环境监测站,隶属西区环境保护办公室领导。1990年9月,通过国家四级标准环境监测站考核验收。1996年6月,因区
引言:近期,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被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使基础核物理研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基础核物理研究,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由理论核物理和实验核物理两部分组成。作为基础学科研究的一大支柱,基础核物理研究通过建立、发展核理论,制造、升级核试验装置,为许多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更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利用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国基础核物理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为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众多基础研究论文、核结构相关领域热点研究、回旋加速器、重离子加速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们数十年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引发了公众对核电的“恐慌”,外界开始质疑核电的安全性。然而据世界核能协会统计,迄今为止,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的核电机组已经运行了1.45万堆年,期间发生事故的次数屈指可数。美国三里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是其中最为严重的案例。有没有办法既能消除公众的担心,又能保证核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呢?俄罗斯重塑全球核能信心的经验也许值得后福岛时代的其他核电国家和地区借鉴。核能利用总伴随着外界对核能的一种“莫名”恐惧,在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受核辐射污染而变得寸草不生的大片荒地和能够腐蚀一切生
4月9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在京会见来访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双方签署有关合作文件,并就进一步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共同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进行深入交流。单忠德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
11月18日至19日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会晤,并最终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宣言提到,支持到2030年,通过现有目标和政策并基于国情,努力争取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的落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至19日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会晤,并最终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宣言提到,支持到2030年,通过现有目标和政策并基于国情,努力争取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核
石油石化行业是重要的能源生产者,但是其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储运等环节均需要大量能源消耗,导致企业本身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以中国石化为例,2021年其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工业生产消费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其中原油举升、驱油注入和天然气生产三个环节的耗电量占勘探开发业务耗电总量的86
星辰陨落精神永存——沉痛悼念周光召先生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先生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5岁。光召先生提出了相对论性螺旋散射振幅概念,奠定了赝矢量流部分
当地时间3月21日,首届核能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峰会由比利时首相和国际原子能总干事共同发起,来自3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代表签署了《核能宣言》,共同承诺充分发挥核能发展潜力,全球核能迎来“新纪元”。会上,各方分别阐释了各自核能发展政策,对全球核能未来发展提出了乐观的
2023年以来,我国核电行业成绩斐然,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等获国家核准,安全运行纪录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当前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新质生产力在核电领域如何落地?全国两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专访
美国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勒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美国30多年来新建的第一座核电机组、也是7年来首个并网发电的核电机组,它很可能是美核能工业最后的辉煌。近日,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勒核电站3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然而,外媒却纷纷指出,这是美国30多年来新建的第一座核电机组、也是7年来
2018年5月27日,SNEC第十二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在上海拉开大幕,遥想当时,光伏行业的弄潮儿摩拳擦掌,指点江山:一边是纳斯达克上市群雄,顶着欧美双反在全球市场浴血拼杀,另一边是国内开始崭露头角的技术大咖们,为即将到来的单晶时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展会宾客觥筹交错间,烈火烹油,
为实现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的共同愿望,中法两国在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框架下,开展民用核能务实合作。两国致力于在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协议等基础上,继续推进在核能研发领域前沿课题上的合作。两国支持双方企业研究在核废料后处理等问题上加强工业和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刚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提到: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增选领域学科方向提到: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
11月22日下午,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战略咨询会议在中心校区举行。来自中国核学会、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深圳大
2024年9月10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核设施辐射安全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代理副校长、讲席教授韩晓东,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中广核研究院总经理部领导班子出席活动。仪式由创新创业学院研究副教授陈柔羲主持。在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10日,中国核学会披露了《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核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的通知》。中国核学会于1980年正式成立,同年加入中国科协。中国核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等老一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倡议发起,核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成、依法登记,具
今年稍早些时候,中法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两国支持双方企业研究在核废料后处理等问题上加强工业和技术合作的可能性”。此后,乏燃料后处理问题又一次引起行业热议。乏燃料是在核反应堆中经受过辐射照射、达到预期燃耗的核燃料,通常由核电厂或研究型核反应堆
1公斤铀235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1700吨原油。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厂每年需要补充核燃料仅30吨,而同样容量规模的燃煤机组年耗煤量约300万吨。“双碳”目标下,作为安全、高效、稳定、可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核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核能将扮演怎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步入新时代,核科技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大、任务更重,但前景也更加广阔,当前我们应该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
我们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10月13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列席会议。消息提到,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赵英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廖西元,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董保同出
7月8日下午,中国核学会核电运行及应用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会议通过线上会议方式举行,标志着核电运行及应用技术分会正式成立,秦山核电为分会挂靠单位。大会选举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为分会名誉理事长,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为分会理事长,分会筹备组负责人雷鸣泽为分会秘书长。中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核电产业成绩斐然,“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并网、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落地浙江海盐、“玲龙一号”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正式开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华龙一号”在“十四五”时期将发挥怎样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