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记述】“四三方案”之陡河发电厂建设始末(图)

2015-01-15 10:52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武魏楠关键词:陡河电厂上大压小火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先学会的人编了教材,再教后来的班组长,班组长再教后来的工人们。由于短时间内陡河电厂来了太多的人员,简易房不够,只能搭设棉帐篷给大家住。那时工业学大庆,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也就没有人在意住宿条件。那时候大家天天学习,先学教程,再学规章制度。很多人员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或者是部队转业的人员。虽然很多人说是初中、高中毕业,但是却连X、Y都不懂。好在大家学习的情绪都比较高,很勤奋。到了11月份,大家也都陆陆续续可以上岗了。

倔强的日本人

1975年11月,尽管大家一边学习一边陆续上岗,但是生产条件还不具备。到了12月才开始分段试运行,加上锅炉那边还不具备投产条件,可以说很难按照指挥部的计划在1975年12月投产发电。

“拼死拼活年底也要发电”是1975年陡河电厂的口号。为了能够年底之前发电,缩短启动时间,想取消说明书里面的一项规定,2到8小时的伸胀。伸胀暖机主要是因为新机组第一次试运车或者是大修之后第一次启动,为了检查机组各处是否膨胀均衡。

日本技术人员听说之后,就反对取消此规定,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否则不参加1号机组的试运。为此,电厂领导进行了讨论,各种不同意见都有,来自各兄弟单位的一些总工程师也都有不同意见。后来,岳致中决定向当时的电力部部长钱正英请示。钱正英部长说:“重合同,守信用,完全按照日本说明书办事。”

启动方案确定后,日本技术人员来到现场,完全按照说明书规定启动操作,一切顺利。

到了1975年12月31日,是正式并网的日子。当时,不仅日本技术人员对于陡河发电厂运行机组有疑惑,一些建设单位也有疑惑,因为此前国内有过新机组启动之后生产单位接受不了的案例。日本人把带来的高级洋酒摆在了汽机机头,5点25分,一号机组顺利并入电网,高级洋酒也被日本人洒在了车头前庆祝。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日本人一起工作有着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们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言行需要很谨慎,很难说有什么个人交往。但是日本技术人员在平时的接触中,态度都很和蔼可亲。

更令中方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坚守操作规范的严肃认真。这些都为陡河发电厂1、2号机组的顺利运行做出了贡献。

原标题:【记述】“四三方案”之陡河发电厂建设始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陡河电厂查看更多>上大压小查看更多>火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