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报道正文

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创新带动技术提升

2015-01-29 14:02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张劲关键词:特高压电网安全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守护光明 敢为人先

2014年11月12日,枣庄供电公司奚鲁线49号铁塔完成了最后的加固。这标志着山东电科院利用国内首创焊接技术,圆满完成了261基铁塔的加固。

这样的创新成果源自山东电科院的一个班组——电源技术中心材料室。他们采用焊接技术加固铁塔的方法,彻底改变了利用螺栓加固铁塔的传统模式,克服了螺栓加固应力滞后、节点加固困难等缺陷,既增强了加固效果,又实现了铁塔加固一体化强度的提升,避免了停电维修,节约了50%成本。

2014年3月,受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运维部委托,山东电科院将利用两年时间完成618基水平档距超过300米的ZGU2型直线输电线路角钢塔的焊接加固工作。该院成立了技术攻坚组,全面攻克了焊接技术加固铁塔的首创性难题。济南110千伏美洛线9号“示范塔”的成功实现了焊接技术加固铁塔从纸上谈兵到成为现实的跨越,开启了一项技术的新纪元,实现了带电作业修复铁塔,保证了一方人民的正常用电,并获得了5项专利,发表了3篇论文。

山东电科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开展铁塔加固质量的监督、方案的实施贯彻、技术咨询与指导和加固质量的评估工作。在施工前,该院完成了施工人员的培训、人员资质和施工资料的审查。施工过程中,他们分赴山东省10余个供电公司的铁塔加固现场,登山爬塔、钻农田趟小河,表现出一代科研人员的精神。

每基铁塔利用焊接技术加固后,山东电科院都要出具《质量综合评定报告》。此报告内容涉及材料的检验、人员资质的审核、作业指导书、各个环节的检测报告等内容,每份报告多达200页。

为了守护光明,该院还肩负着对电网安全事故“疑难杂症”进行诊断分析的重担。2014年,他们成功确诊了聊城站3号主变C相等8起设备缺陷,全年累计完成技术监督服务项目2270项,各类设备缺陷异常问题分析及处理523次,保障了电网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科技创新 努力超越

2015年,周少玲拿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山东优秀发明家”荣誉证书,并记一等功奖励。这位年近五旬的山东电科院员工依然保持着科研上的高产,6年接连斩获了6项发明专利。

在山东电科院副院长赵岩看来,周少玲的科研高产并不让人意外。“管理就是服务,如何服务?就是要把激励科研能手脱颖而出的制度设计好、实施好,成果自然源源不断地出现。”

“我是搞技术的,只知道埋头苦干。还好,院里给我们解决了在每个项目研发上的后顾之忧。”周少玲所谓的“后顾之忧”,一是项目申报等诸多杂事萦绕,二是资金缺乏。“科研人员希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项目研发上,而不是忙着申报项目,或是忙着填写表格。你知道,这并不是我们擅长的。”周少玲说。

“我们院的一系列举措点燃了大家的创新热情,每个人都很重视工作中创新点的挖掘,专利申报数量逐年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山东电科院科技部主任孟瑜说,“截至2014年年底,我们已经新申请专利432项,其中海外专利6项,获授权专利236项,整体专利指标位居全省科研单位前列。今年有3项专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数量居省级电科院首位。我们还被省知识产权局命名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山东电科院在科技创新方面从未停下过奔跑的步伐,一直在努力超越。2014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8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具体实施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系统开发”科技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入库。“电网材料腐蚀与防护”科技攻关团队荣膺国家电网公司科研攻关团队,成为省公司系统今年唯一入选团队。2014年荣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实现以上两个奖项等级、数量上的突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原标题:以创新带动技术提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电网安全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