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科技驱动智能电网发展 促进电网建设方式大变革

2015-02-05 10:47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肖燕 高媛关键词: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开发“微循环系统”

配用电技术是智能电网的末端“微循环系统”,将电网直接送入每一个细胞——客户,为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用电体验。在智能电网建设综合项目建设中,中国电科院技术人员日以继夜地开展园区配电网规划和配用电系统集成,为智能电网深入千家万户做出贡献。

在规划中,中国电科院精密计算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及控制手段的负荷预测模型,实现负荷的精细化模拟;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优化规划方法,并形成典型供电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配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在园区配用电系统集成方面,中国电科院研发的技术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灵活地共享数据和服务,全面支持在配用电园区内实现配网运行监视、配网控制、故障管理、分布式电源运行监控、停电管理、客户服务、需求侧管理、抄表管理、负荷控制等业务的集成,有效提升园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系统集成程度,为智能配用电互动服务、能效管理、需求响应、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电动汽车充换电管理等用电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让电网接纳更多“新鲜血液”

新能源的发展无异于为电网系统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加充足的电能。但由于其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需要电网系统拥有足够的运行灵活性。依托公司建设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国电科院建立了大规模风光储出力互补理论模型,提出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与电网相互耦合机制,开发了系统配置及容量配比软件,指导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

在此基础上,中国电科院还提出了储能电站集中控制与储能单元就地调控相互耦合的分层实时控制架构,开发了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实现储能电站全功率响应时间小于900毫秒、出力偏差小于1.5%;开发了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能量管理综合控制系统,形成了储能电站控制的通用技术平台和成套核心技术,在同一储能电站内实现平滑风光功率输出、跟踪计划发电、参与系统调频、削峰填谷等多种应用功能,功率波动小于5%/10分,计划跟踪偏差小于3%。

阅读延伸:

智能电网行业新近动态:电网建设遍地开花

原标题:科技驱动智能电网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建设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智能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