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工程报道正文

5亿元洛阳首个风电项目落户宜阳樊村

2015-02-11 09:17来源:洛阳网—洛阳日报作者:朱艳艳 张珂 仝少飞关键词:樊村风电场风电机组风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宜阳樊村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质构造比较稳定,地震活动水平很低。老羊坡的平均海拔达600米,是个天然风口。”该项目总经理刘金海说,两年前,中国风电集团在这里建了2座测风塔,经过长达1年的“捕风”数据采集,并参照当地气象部门几十年来的风力数据,测出该地区的平均风速为每秒7米,风能的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2000,符合建设风电场的条件。

“选择在老羊坡建风电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距离县城、市区较近,不存在远距离送电问题,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良好的电力系统接入条件,不仅可以保证风电及时并网使用,还能节省建设电网的投资。”刘金海侃侃而谈,彻底打消了记者的疑问。

风能发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很值得期待

“风能是零排放的绿色能源,既清洁又划算。利用风能发电,既提供了能源,又为老工业基地洛阳治理污染打开了一扇门。”刘金海说,风能具有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等特点,把风能转化成电能,符合科学发展观。

“由于近几年私家车数量的猛增,雾霾肆虐,洛阳的环境压力变大。洛阳有风能资源,风力发电,既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又是改善百姓民生的需要。”刘金海边说边给记者算账:樊村风电场的24台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电机组,按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2000计算,每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万吨。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100千瓦时计算,1亿千瓦时可满足约8.3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

“社会效益如此可观,经济效益如何?投资近5亿元,何时能收回成本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刘金海笑着说:“24台风电机组按照每年发电1亿千瓦时,每千瓦时0.6元计算,一年可赚取6000万元,扣除设备保养、维修及人工费用等支出,大约10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而风电场的设计使用寿命为25年,因此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如果保养得好,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还有多个县(市)有望引进风电项目

资料显示,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近年国内掀起了风电场项目建设的高潮。众多能源企业纷纷选择在风能资源丰富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跑马圈地”,经过多年建设,这些地方的风电开发已经趋于饱和。

“风电,也存在产业转移问题。”刘金海说,随着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对于风速的要求越来越低,一些能源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包括洛阳在内的低风速区。虽然与风能资源丰富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有一定差距,但是洛阳的工业发达,对电力的需求很大,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且洛阳的电网建设相对成熟,不存在远距离送电问题,不仅可以保证风电及时并网使用,还能节省电网投资。

“发展风电,还有一个最具含金量的‘道道’——国家支持建设低风速风力发电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亿千瓦风力发电装机目标中,有2000万千瓦属于低风速风力发电开发,而洛阳恰好在此列。”刘金海说。上有政策,下有市场,洛阳发展风电项目正当时。除了风电项目,他们还打算把光电项目也引进洛阳。在老羊坡上装上光伏板,白天吸收日照光能发电,把风能发电和光能发电结合在一起,实现“风光互补”,全天候发电。

市发改委能源规划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四面环山,不乏风力资源。除了宜阳樊村风电场,大唐宜阳木兰沟风电场项目也已获得省发改委核准,预计今年将动工建设。另外,伊川、汝阳、偃师、洛宁、嵩县也有望引进风电项目。

“作为我市第一个风电场,宜阳樊村风电场开启了低碳经济之路,这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授李明伟表示,目前在我市电力企业装机容量中,火力发电约占80%,而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有助于实现洛阳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规划。

李明伟说,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其中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建设生态宜居地。生态宜居地,既是百姓的福地,又是开放招商的“高地”。建设生态宜居地,我市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但作为老工业城市,亟须解决废气、废水污染问题。樊村风电场项目告诉我们:升级改造,不仅是传统制造业,也包括能源产业!

原标题:投资近5亿元的洛阳首个风电项目落户宜阳樊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樊村风电场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