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正解

2015-02-26 09:03来源:雪球网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产业界和媒体间迅速升温,本人也凑凑热闹,谈谈自己对能源互联网的粗浅认识。

先说几个数:2013年中国能源工业投资2.90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34亿吨标准煤,折合人民币约2.04万亿元。无论是投资端还是生产端都是几万亿元人民币量级的“能源”,概念太大,涵盖的内容太多,总量太大。加上包罗万有的“互联网”后,“能源互联网”虽然有了彼此的界定词,但含义仍然太过宽泛。不同业界的人对“能源互联网”认知不一样,在交流的时候,看起来是在说同一件东西,其实是各说各话。大体说来,对“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认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能源生产端到能源消费端,通过电网都连接起来,成为不同能源间互相物理连接的一张巨网”,这类认知主要来自于电力界;另一类是“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能源赋予新的数据信息属性,应用IPv6、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动态调配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提高整个能源产业的效率和能源使用的效率,避免巨大的能源浪费及损失”。我对“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认知属于后一类。

互联网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开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全面记录自己的历史,而非以之前的纸张、艺术作品、传说等方式来片断地记录人类历史。只要互联网数据积累得足够多,这样不仅能够前瞻性地指导人类意志,也能够即时指导和指令人类动作。在互联网发展高级阶段,人类身外的一切都将变得智能起来,相当于人类多了一个外部大脑,来配合人类大脑。

能源互联网,同理,首要任务是将现有的能源数据电子化、互联网化,并且给能源产业各个细节部分装置数据采集器,积累足够多的数据。能源数据有采集、有共享、有智能分析、有从数据信息到实物双向智能反馈,这才真正将能源产业进行了互联网化,能源体系开始变得能思考、能进化,变得有智慧。至于是否要通过集中式电网将每个能源生产端和每个能源消费端都物理连起来,还是要合理存在因地制宜的微电网和仅网络互联的离网系统,要听从智慧能源体系的判断。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正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