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安筱鹏:中国应该如何认识和迎接工业4.0?

2015-03-10 10:10来源:和讯网作者:安筱鹏关键词:工业4.0通信技术安筱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工业4.0是转型

在“工业4.0”时代,物联网和(服)务联网将渗透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服务型制造、创新驱动转变。

——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工业4.0”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通过在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植入用户参与界面,新的生产体系能够实现每个客户、每个产品进行不同设计、零部件采购、安排生产计划、实施制造加工、物流配送,极端情况下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单件制造,问题的关键是,设计、制造、配送单件产品是盈利的。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定制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一进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次去德国考察工业4.0,德国相关机构提供了几个可供参观的工业4.0典型企业,其中一家企业的材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它介绍说工业4.0帮助企业建立了极多品种的极少量生产模式,这是我们后来考虑去这家企业参观学习的重要原因。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型制造是工业4.0理念中工业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不断融入能够带来市场价值的增值服务,以此实现从传统的提供制造业产品向提供融入了大量服务要素的产品与服务组合转变。事实上,在德国工业4.0概念提出之前,服务型制造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关于制造业服务化,我之前曾出版了一本专著《制造业服务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提出服务型制造的四种基本模式。围绕增强产品效能,拓展在线维护、个性化设计等服务,围绕提高产品交易便捷性,拓展融资租赁、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围绕提高产品线效能,提供专业化产品集成服务,围绕客户全方位需求,实现从基于产品的服务到基于需求的服务。在与德国三个大协会以及西门子、博世、蒂森克虏伯等企业交流时,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提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以廉价劳动力、大规模资本投入的传统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带来产业链协同开放创新,带来了用户参与式创新,带来了制造业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的全方位创新,不断催生和孕育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加快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小结:工业4.0的本质是提升企业、行业、国家的竞争优势

最后,如果要对工业4.0是什么做一个小结的话,我想说,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工业4.0是一个理解未来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多棱镜,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工业4.0是互联,是集成,是数据,是创新,是服务,是转型;工业4.0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工业4.0是国家战略,是企业行为。但从根本上来讲,“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从终极目标来看,工业4.0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核心在于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从企业来看,通过“工业4.0”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产品创新速度加快,满足个性化需求,减少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显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行业来看,通过“工业4.0”可以大幅建立起高度协作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从政府来看,通过“工业4.0”进一步巩固德国制造业优势,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三、如何看待和理解工业4.0?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各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战略、新举措,如产业互联网、工业4.0、数字化制造等,客观来讲,这些概念伴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应用广泛普及、实践不断积累、理论不断丰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工业4.0的内涵、目标、特征、路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前,理性客观分析研究工业4.0概念的形成演化、政策演变、组织方式、实施路径和战略重点,有利于我们在实施中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中,找到突破点,明确切入点,抢占竞争的制高点。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看待工业4.0的时候,既不能仰视,过分夸大其意义和作用,也不能俯视、轻视,认为其是商业炒作、新瓶装旧酒。我们应当正视,理性客观分析其战略意图、核心理念和路径方法。从中国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的角度来认识工业4.0,我觉得有几个角度可以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中国应该如何认识和迎接工业4.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业4.0查看更多>通信技术查看更多>安筱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