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探究】“弃风限电”死结在哪?

2015-03-11 08:3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张子瑞关键词:弃风限电风电并网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就近消纳方式需要创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弃风”现象在风电发展较早的丹麦、荷兰等国也曾遇到过,只是没国内这么突出而已。我国风力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远离负荷中心,且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无论是风资源条件还是系统调峰能力都与欧美等国差距很大,“弃风”压力格外明显。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吉林和甘肃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仅有1501和1596小时,低于1900-2000小时盈亏平衡点。

我国规划的大型风电基地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三北”地区,需要通过电网通道输电到电力负荷较大的中南、沿海地区,但特高压电网建设投入巨大、工期较长。此外,相关企业虽然在研发风电储能技术,但目前成本仍然很高,难以商用。朱瑞兆认为,除了加快配套电网建设外,风电就近消纳对于减少“弃风”也很重要。

据记者了解,目前,将多余的风电转化成热能,取代燃煤锅炉实施供暖成为风电就近消纳的一个主要举措。

吉林省能源局相关人士称,当地风电资源丰富,但外送受限,“弃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正考虑加大风电供热等就地消纳措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和布尔津县已在新疆率先启动“弃风”发电供暖项目。承担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风电清洁供暖一期示范项目的华能布尔津风电分公司正从事前期的准备工作。“将企业消纳不了的多余风电收集起来,用于锅炉加热,通过固态氧化镁储热式电锅炉,将加热的水注入县城供热网管,再送到每家每户。锅炉每天只需加热8小时,就能实现24小时供暖。”华能布尔津风电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学锋表示。

然而,风电供暖运营成本较高,能否适合大规模推广难下定论。“风电供暖目前也存在争议,需要创新更多的风电就近消纳方式。”朱瑞兆说。他认为,利用风电供暖方式实现风电就近消纳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我国早期陆上风电发展的重心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三北”地区。这些地区因风能资源极其丰富,一时间成为风电开发商竞相追逐的热土。同时,按照当时“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规划和布局,在“三北”地区,涌现出一批大型风电基地。但2010年之后,大批风电开发企业陆续南下,由原来的北方资源富集区转向南方电力市场消纳区。朱瑞兆认为,这一转变对于缓解“弃风”压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都向记者表示,随着风电在能源总体格局中从“配角”到“主角”的地位转变,未来依靠的主体仍然是大型风电基地。

统筹规划不到位 根本性障碍未消除

在风能专家贺德馨看来,当弃风率不超过5%时,“弃风”问题才算基本解决。

一位知名风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导致弃风的一些根本性障碍并没有完全消除。”在该人士看来,必须从法律上,从根本上保障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比如吉林省,优先保证的是火电4500小时的利用小时数,一旦市场用电需求下降,首先被削减的是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朱瑞兆告诉记者,风电和电网、风电和其他电源之间没有做到统筹规划,这也加剧了“弃风”隐患,在如何统筹规划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据介绍,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核准进度快,建设周期短;而电网接入系统核准程序复杂,影响因素多,协调工作难度大,工程的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很多地方的电网建设跟不上风电发展的步伐。

“火电通常是先建设输电线路再建电源项目,而风电恰恰相反。”朱瑞兆说。

原标题:“弃风限电”死结在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弃风限电查看更多>风电并网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