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政策将有重大转变

2015-04-02 08:40来源:《金融时报》关键词:能源政策燃煤电厂西气东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王政策研究所主席 尼克•巴特勒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信号明显却互相矛盾。中国接受了气候变化的观念,并允许政府官员公开讨论气候变化风险。最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暴雨以及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威胁发出警告。如果没有获得许可,他是不可能发表这番言论的。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仍是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增长需要消耗更多以煤炭为主的初级能源。

需求可能在去年小幅下滑,但仍有新的煤厂建成。中国煤炭消费在过去十年增长了一倍。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即便按照非常保守的经济增长预测,中国经济规模也将在20年内变成美国的两倍,个人生活水平将相当于1980年的美国。但中国经济仍将以煤炭为动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预测,如果当前政策不变,中国煤炭需求还将增长20%至25%。

你是否感到困惑?如果是的话,那么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么想。中国能源政策互相矛盾,而且就本质而言是一项未竟事业。但现在中国能源政策有可能出现重大转变,这将对全球产生影响。最近我来到北京,开始了解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些并非总是能够通过数据和正式的政府政策声明来了解到的。变革的过程非常精彩,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参与者,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影响能源市场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讨论。

过去40年的增长令中国社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这是一段空前、惊人的持续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超过9%。在一个建立在仅够维持生存的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经济体中,精英人士出于政治上的目的,承诺为社会带来秩序、稳定以及不受外国势力压迫,他们可能会夺取并把持权力。但在一个建立在知识和个人努力基础之上的经济体,社会内部关系将截然不同。

中国现在拥有一个高技能且城市化的公民群体。较为年轻的一代人对于长征或日本侵华战争没有多少记忆。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公开质疑共产党,但他们确实希望自己的关注和意见能被倾听并有所回应。他们主要关注的是精英主义与特权阶层之间的冲突——这是那些凭借努力和意志取得成功的人们的普遍典型议程。

这项议程有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支持的反腐运动。习近平发起的反腐运动仍在继续,似乎正按部就班地向各个政府机构推进。在短短过去几周,随着中石油(Petrochina)副董事长廖永远的被捕,反腐运动已波及到能源领域。能源领域的大量外资企业肯定对中国接下来的动作紧张不已。

其次是环境方面的挑战,这是被中共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少地涉及有关气候变化的高层讨论,更多地涉及城市环境的质量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的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最新例子是中国记者柴静制作的颇具影响力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该纪录片除了对空气质量日益恶化进行客观的实例分析之外,还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有关儿童健康的故事。

习近平显然是中国自邓小平以来最为强大的领导人,他正不遗余力地解决第一项挑战,如果中国以类似方式应对第二项挑战,我将不会感到意外。中国共产党可能是威权的,但它并非对不同意见充耳不闻,其执政持久性正源于其倾听并接纳民意的能力。这种方式的第一个例证是所谓的“铁饭碗”,这是中国政府与其公民达成的一项社会契约,这项契约曾保证了后者的长期就业。随着更多人富裕起来,这项契约的条款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如今,洁净空气似乎变成了这项契约的一部分。

原标题:中国能源政策将有重大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政策查看更多>燃煤电厂查看更多>西气东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