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中国制造2025并非工业4.0 应远离特定的利益集团

2015-05-04 08:59来源:和讯网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工业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姜荣春撰文指出,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应该是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创新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互动,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眼下,落实这一原则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体制内外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力,让市场真正主导规划落实过程,不被特定利益集团左右。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为未来十年引领和指导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规划》尚未正式公布,便引发广泛关注,各界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读,但其中一些观点的看法则值得商榷,需要厘清概念,把握其战略内涵。

当此之时,"德国工业4.0"的概念全球走热,将"中国制造2025"看成是该概念的中国版的观点也流行起来。

一些人甚至将"中国制造2025"与发展"互联网+"或"工业互联网"划等号。不可否认,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基地,但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产业基础与德国迥异,中国制造业在各地发展极不均衡,劳动者素质的差异也很大,德国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但不可照搬或直接移植。

从内容上来看,发展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囊括全部。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不仅包括促进一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包括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其中,制定"互联网+"计划和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一些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这也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在中德两国,上述概念已分别上升为各自的国家战略,但不同的是,两国的主导机构并不相同。中国制造2025由工信部和两院院士等技术部门和专家主导前期研究和规划制定,从诞生之初就是个规划和战略。

而德国工业4.0最早由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专家提出,后由德国经济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启动并接管其工业4.0平台建设后,才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的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德国工业4.0则有类似公共服务的涵义,更偏市场化。

当前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如何既成功摆脱片面强调增长的思维惯性,又找到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首要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旨在实现经济在合理区间内的持续增长和夯实转型升级基础,而非简单的"建设制造强国"或者打造几个高精尖产业亮点。

值得澄清的是,强调制造强国,并不意味着不发展服务经济。实际上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中国制造2025是个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国固有优势,通过稳步和可持续的产业升级,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过程。

不可否认,中国有部分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但作为一个体量如此庞大又存在较高异质性的发展中经济体,寄望于凭借一个规划在十年内追赶甚至赶超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并不现实。

中国的优势集中在成本、规模和性价比上,这是现阶段维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目前,这些优势仍有发挥余地,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些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市场的开拓仍然要靠综合成本优势。

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应该是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创新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互动,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眼下,落实这一原则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体制内外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力,让市场真正主导规划落实过程,不被特定利益集团左右。

原标题:中国制造2025并非工业4.0 应远离特定的利益集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工业4.0查看更多>工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