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评论正文

需警惕锂电池 技术解读电动大巴起火

2015-05-10 13:52来源:说客关键词:动力电池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何提升安全性?

产品是企业的命根子,消费者重视电动汽车安全,汽车企业更重视,因为一起起火事故,可能会让其股价腰斩,或者让其品牌万劫不复。因此,车企在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主流电动生产企业都会对电池组进行穿刺,挤压,水浸等试验。

但是,这不意味着电动汽车就高枕无忧了。安全无止境。接下来,还需要国家、车企等各产业链条齐努力,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2014年习近平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某新能源车企人士说,通过更合理的汽车结构布局和电池管理,风险可以降到最低。

国家863计划电动车专家王秉刚说,对深圳电动大巴起火事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警钟永远长鸣。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在燃油汽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也曾出现不断的事故,遇到挫折是任何事情发展的规律。重要的问题是遇到挫折时,大家能团结协作,科学地分析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质量。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最关键的能源储存部件。因此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产生电池安全性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应在深入全面认识应用环境下电池反应机制,多角度、系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可靠性。

电车汇Guoer-Ace说,出于对现有电池安全技术的顾虑,目前中央政府明确的新能源城市公交发展策略,10米以上城市公交,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式为主,并已基本成为市场应用主流。而纯电动公交车,则更多的应用在城市支线或中短途行驶之中,且多集中在6-8米车型。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说,电动汽车是个新事物,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电机企业和电控企业全方位合作,才有可能把出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车企品牌应该只和一家电池企业合作。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监管。另外,政府、车企、运营商之间责权利不清楚,是另一个大问题。上述三方需要各司其职,其中政府真正应该做的角色是监管,不应牵扯到其中利益。

还有人说,国家应该严格审查标准,在强调推广数量的同时,更要强调质量。对那些造车技术和电池技术都不过关就拼凑电动汽车的企业说不。

电驹哥认为,虽然对于偶然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没必要止步不前,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安全,还是安全,这应该是电动车研发的首要关注点。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车企在研发电动汽车时,应该把这个理念作为第一理念。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选择你。

最后,消费者该怎么办?

说来说去,消费者是电动汽车的最后“消费者”,承担着电动汽车安全性方面的各种潜在风险。尤其是现在,各大城市都纷纷限购限行,但对电动汽车网开一面,不限购不限行给补贴,把很多消费潜力引流到电动汽车市场。推广数量越多发生危险的几率也越高。

因此,电驹哥认为,国家和车企应考虑出台一些政策,为电动车主提供更全面的保护。比如,国家把标准做得再严格一些,督促企业提升安全性。

保险公司能否推出起火险,一旦发生事故,给消费者足够的赔偿。

车企能否为电动汽车定期检查保养,检查电池、电控系统的质量,做到随时消除隐患?目前,主流新能源车企已经为电动车和电池提供了长达十年或15万公里的保养。但能否把定期保养做的再细致一些?防患于未然。

在一些新能源车企,电动大巴的动力电池监控可以随时展示在总控平台上,有专门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运行状况。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每一辆电动轿车的电力系统能否也随时得到监控?

但消费者最想问的是,哪家电动车品牌最安全。

电驹哥建议,在选购电动汽车时,还是选择技术积累多、车型销量好的品牌吧,毕竟,实践是检验电动汽车好坏的唯一标准。

原标题:需警惕锂电池 技术解读电动大巴起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