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工信部解读《中国制造2025》(上篇)

2015-05-19 14:26来源:工信部关键词: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发展方式注的重要动力,是打造工业竞争新优势,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条件。不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两化融合仍有巨大潜力可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2012年我国网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例如,德国的制造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已经开始推进工业4.0战略。而按照德国的划分标准,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处于2.0的水平,需要补上从工业2.0到3.0的差距,才能实现4.0的方向发展。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制造模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六、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达到107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近40倍,境外中资企业数超过2.5万家。不过,我国的工业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投资规模上,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只占世界的2.5%,相当于美国的10%左右,中国的海外净资产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左右。产业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能源资源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企业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理和大型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国际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也相对滞后。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对各个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法律体系、文化底蕴、外商投资政策点等总体上缺少深入了解,投资风险。另有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海外矿业收购失败率高达70%-80%,显示出我国在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进一步跃升。 

总体上看,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制造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信部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