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站:天使还是魔鬼?

2015-05-23 08:36来源:华夏时报作者:赵灵敏关键词:印第安角核电站核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79年3月28日清晨,美国建在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东南16公里的三里岛核电站,第二号反应堆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失水事故,反应堆的堆芯部分熔化,大部分燃料元件损坏或熔化,放射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安全壳内,但并未外泄,核电站内的118名职工无一伤亡,只有3人受到略高于允许剂量的照射。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也更少,方圆80公里的200万居民中,平均每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还不如戴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电所受的剂量。

即便如此,事件还是在美国引发了恐慌,数千人逃离家园,“核噩梦”这一标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该事故使得美国的核建设大潮戛然而止,美国国内100多座核反应堆的新建计划被取消,一些已完成90%的核电项目也被叫停,美国最后一座进入运营的核反应堆的建设计划是在1976年作出的。

几年之后,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起火,并发生化学爆炸(并非核爆炸)。爆炸释放量相当于堆内约3%到4%的核燃料。事故当时有2人被炸死,1人死于心脏病,救火中有29人受辐射损伤,其中28人因患急性放射性病致死。事故后周围30公里范围内撤离了21万居民。事实上,这是一次严重的人为责任事故,当时研究人员在做一次安全实验,切断了反应堆所有的安全措施,却又启动了反应堆,这个实验方案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事故的技术原因是前苏联开发的这种石墨水冷堆具有较大的缺陷,另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绝大多数核电站具有的安全壳。

切尔诺贝利事故震惊了全世界,欧洲的核电建设开始放缓,意大利、瑞典和德国都决定暂停建设核电站,并出台了核电站逐步退出方案。25年之后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更在全球引发了抗议核电站的浪潮。目前,发达国家中除了法国和个别北欧国家还在坚定推进核电站的建设之外,在其他国家大都举步维艰。事实上,时至今日,每生产100万千瓦电能,平均发生的死亡人数在煤电、油电和核电上分别为1.8、0.3和0.25,燃煤电厂的职业危险比核电站大6倍多,核电仍然是一种安全能源。如果你在核电站旁边枯坐一年,你所受到的辐射比乘波音飞机从纽约到洛杉矶往返一次所受的辐射还少。但公众对安全的担忧,政客对选票的考虑,以及其他非传统能源的发展,都使得核电在发达国家已失去了大部分的正当性。

原标题:核电站:天使还是魔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印第安角核电站查看更多>核事故查看更多>切尔诺贝利事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