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ST二重主动退市 “最短命”央股夭折是自己作的还是市场毁的?

2015-05-27 08:47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胡清关键词:ST二重电力准备装备制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买方市场,从用户催单,到催用户下单,这种变化,非亲历者难知其中味。催用户下单,需要底气,底气来自过硬的制造技术,优良的产品品质,这在需求不足的时候,尤其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缺乏这种核心竞争力,那么它所形成的多米诺效应,将会使企业陷入危境,并且越陷越深。

与其说二重的惨淡退市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失意者,不如说是重机行业这几年水深火热变革中的失利者,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归根结底,是订单和技术的双重缺失,导致二重成为转型升级阵痛期的首个掉队者。

好在*ST二重的落幕却也攒足了“光环”,争得了诸多首个、第一的名头,而这些都会成为其有朝一日若能重登A股的吆喝资本。到那时,前车之辙又是否会成为后车之鉴!

退市为重新上市埋伏笔

据2014年股市新规,相较于被动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可以随时提出重新上市申请,不受强制退市间隔期约束,在重新上市条件、程序、信息披露、交易安排等方面证券所都会区别对待,主动退市享受更多政策优惠。

对于重振二重充满信心、更是下定决心的国机集团来说,让*ST二重争当主动退市第一股十分必要,这能为其重新上市增加有利筹码。国机集团也多次对外声称,在二重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将积极争取重新上市。

然而,*ST二重主动退市上演了戏剧性一幕。一开始,国机集团导演了要约收购,由于国机要约收购有“圈钱”嫌疑,10.39亿元收购款遭遇炮轰,2.59元/股收购价也使中小股东面临“认栽出局”的艰难抉择,最终以要约收购方式实现*ST二重主动退市的计划流产。

随即,*ST二重推出新方案,以召开股东大会的方式审议主动退市方案。在新方案中,中小股东既可选择套现走人,也可与*ST二重一道坚守,这对于多数抱有重新上市期望的中小股东来说已是无奈的最佳选择,最后股东大会求同存异,顺利通过主动退市方案。

上证所方面称,*ST二重的主动退市,不仅是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后的首例实践,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主动彻底退出交易所交易的首家公司,树立了市场化退市的样本。

根据*ST二重安排,公司股票摘牌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股票交易。

事实上,无论是被动强制退市、还是主动退市,申请重新上市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已经连亏数年的*ST二重假设2015年盈利,最早也要在2018年以后才能申请重新上市,似乎积极争取的主动退市各项优惠政策对*ST二重并无实际意义。

但分析认为,上市公司退市到“新三板”之后同样可以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甚至“借壳”,若实施重组或“借壳”,借壳主体可能符合3年净利润等指标要求,那么便可利用主动退市政策优惠随即申请重新上市。

而在产业内人士看来,二重要实现扭亏脱困,最终还是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继续留在资本市场未必是进了保险箱,离开资本市场也未必被判了死刑。退市并不意味着中国二重破产,只不过由于多年亏损和负债累累,想要改革振兴还得从长计议。主动退市仅仅是二重重振之路的开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ST二重查看更多>电力准备查看更多>装备制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