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一重是重大装备领域的“富士康”?

2013-12-12 15:33来源:中国机电工业关键词:机械行业能源装备中国一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一个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也接二连三陷入亏损的困境,我们或许可以从“带头大哥”的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什么?把一重比成富士康?太离谱了吧?一重是谁?那是我国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多年来主要为钢铁、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在业界素有“国宝”之誉;而富士康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代工企业,且主要生产的是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产品,这样的两家企业能有什么可比性?

在看完本文的标题之后,恐怕很多人都会有此一问。所以在切入正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作声明:一重和富士康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企业,我们将二者相提并论,只是为了探讨一些商业上的共性问题,而绝无高下褒贬之意。其实不妨稍稍“剧透”一下:在我们看来,近年来富士康所遭遇的困境与当前一重所面临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着共通之处。而这也进一步引出了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话题: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企业,该如何走出混沌,实现突围呢?待我们慢慢道来。

除非最后的几个月出现奇迹,否则,2013年又将是重型机械行业“形势严峻”的一年。早在年初,就有行业权威人士做出过今年重机企业“将继续过冬”的预测,果不其然,从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大部分上市重机公司的表现可谓差强人意:今年前三季度,去年巨亏约29亿元的*ST二重尽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上涨,但仍出现了约15亿元的亏损;中国一重营收同比小幅下滑(-7.12%),却产生了高达4.37亿元的巨亏;同样亏损的还有太原重工,前三季度亏损超5千万元;而大连重工尽管没有亏损,不过净利润却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表现最好的恐怕要算中信重工了,前三季度盈利近4亿元,然而其营收和净利也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其中,中国一重因业绩大幅跳水而备受外界关注,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此前,另一家老牌重机企业二重正是由于巨亏已经与国机集团实施重组。

行业集体表现不佳,不可否认跟外部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下游产业不景气的影响,重型机械行业订单增速就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潮水虽然退去,但并非所有人都没穿泳裤。那么,为什么有的企业表现还算坚挺,有的企业业绩却一落千丈?我们不妨以一重为例,来看看它之所以陷入巨亏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

先来听听一重自己是怎么说的。在其三季报中,中国一重将其亏损的直接原因归结为“受收入减少及综合毛利率下降影响”——这样的解释未免显得有些简单。不过在其半年报中,中国一重则从内、外两方面,对自己面临的挑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全行业低端制造能力过剩,能力大于需求,造成恶性竞争;二是产品价格下降,造成效益下滑;三是回款难度加大,受全球经济下滑和传统销售模式影响,应收账款不断上升。而从企业自身来看,“公司‘制造型’企业特征突出,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同时,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量大面广的原始创新产品不足;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仍然相对较弱。”

应该说,一重的这番“自我剖析”还是蛮中肯的,只是比较笼统概括。由于实在找不到令人满意的解读(关注这个领域的分析人士似乎不多),我们只好不避以管窥豹之嫌,斗胆试作一番分析。身为旁观者,我们深知此举的风险,但正如你不会让足球评论员下场踢球,让文学评论员去写小说一样,我们只是希望这些不太成熟的思考,能给一重以及那些打算冲击“世界杯”和“诺贝尔奖”的中国企业们,提供一点参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机械行业查看更多>能源装备查看更多>中国一重查看更多>